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及意义

发表时间:2020/3/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期   作者:谢宇涛
[导读] 评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并坏死采取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与意义。
         摘要:目的:评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并坏死采取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取2017年9月到2019年9月固定时间段本科室接治的26例患早期股骨头缺血并坏死患者展开研究,分别对患者采取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对不同诊断技术效果实施比较。结果:分别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实施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发现,磁共振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较CT诊断显著较优;与CT技术比较,磁共振漏诊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CT诊断技术与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临床两种不同检查手段,CT诊断技术在检查骨质结构方面效果良好,易于分期。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扫描切面有较高的选择性,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诊断中效果理想,并且该技术诊断率较CT明显较高。
         关键词: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CT诊断技术;磁共振;效果

         早期股骨头缺血并坏死属于髋关节疾病范畴,发生率较高,患者想要接受全面统一的治疗,就需要依靠精准的诊断数据,CT与磁共振成像技术均为临床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并坏死的常用手段[1]。为进一步研究两种检查技术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本科室对26例患者分别采取CT与磁共振成像技术,下面就相关内容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7年9月到2019年9月固定时间段本科室接治的26例患早期股骨头缺血并坏死患者展开研究。纳入标准:满足早期股骨头缺血并坏死的临床确诊标准;患者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并发呼吸道感染;伴有精神病史;心肝肾严重病变。分别给予26例患者CT与磁共振成像技术,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临界值53岁、78岁,均龄(64.5±5.6)岁;患病原因:外伤13例、长时间服用激素6例、酗酒史7例;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取独立样本检测,P>0.05,存在比较价值。
         1.2方法
         26例患者均采取CT与磁共振检查,指导患者以仰卧位体位进行检测,以确保两侧股骨头呈对称关系,利用CT扫描仪实施诊断,设置扫描参数:层厚、层间距10mm,220~300mAs、20kV,扫描后获得患者骨窗及软组织窗两种图像,同时应用磁共振扫描仪使用自旋回波序列,顺序为股骨头横断面及冠状面T1、T2加权脂肪制剂序列。
         1.3观察指标
         对不同诊断技术实施评价分析。主要包括特异性与敏感性,同时经随访半年,观察患者诊断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说明,t进行验证。诊断效果用率表示,以X?实施检验,P<0.05说明存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特异性与敏感性
         由下表可知,磁共振特异性与敏感性提升效果更为优异,可实施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比较两种诊断技术特异性与敏感性(n;%)
 
         2.2诊断精准率
         患者确诊后,随访半年发现CT误诊3例、漏诊5例,磁共振误诊1例、漏诊1例,与CT诊断技术比较,磁共振诊断精准率明显较高,X2=4.4571,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多见于机体髋关节局部受损后,亦有可能发生在机体未发生外伤的状况下,多种病因均可致患者股骨头血供不足,继而导致骨髓细胞与骨细胞坏死。该疾病的病理机制多为骨髓成分坏死亦或是血供异常等,发病后患者常有充血、炎症等反应,随病情进展,坏死病灶逐渐被显微组织所代替,同时出现坏死骨组织大面积碎裂、关节坍塌以及退行性病变等现象[2]。
     影像学诊断是临床早期检查股骨头坏死与缺血的主要方法,影像学诊断方法包含磁共振、CT与X线等,而以X线检查最为常见,这种检查技术费用较少、成像速度快,但更适用于中晚期股骨头坏死与缺血诊断,比如股骨头坍塌、严重变形等,运用X线检查显像较为清晰,而在早期股骨头坏死与缺血中,对骨密度改变检查效果欠佳,易发生漏诊等情况,临床应尽可能避免使用X线片对早期股骨头坏死与缺血实施诊断[3]。相比较X线片,CT诊断效果较好,其对骨密度辨识率高,在股骨头增生、坏死等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并且在骨髓腔内有无骨头碎裂、有无死骨形成的判断中显示较为清晰,使用CT检查时,患者血液供应中间地带存在低密度,如若坏死区域较广,可显示出关节面坍塌,由此可见,通过CT诊断可清晰显示骨松质及皮质间的关节关系,直面呈现关节坍塌现象,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磁共振成像技术序列多,在具体检查中可选用4个及4个以上序列对患者病灶实施扫描,同时准确检查出相关层面。通常股骨头坏死缺血患者关节大多含有一定积液,磁共振技术恰好对关节积液有较高的敏感性,积液量少亦能精准检出。在检查中运用T1加权像呈现低信号,然后使用T2加权像呈现高信号,以便医务人员高效、快速识别。相比较X线、CT技术,其对股骨头坏死敏感性更高,特别是检查冠状位及横断位方面意义深远,即便存在关节积液,亦能通过磁共振清晰显示,提示其临床价值相比较CT、X线明显较高[4]。同样经本次研究结果证实,磁共振特异性及敏感性相比于CT诊断技术显著较高P<0.05,且与CT技术比较,磁共振漏诊率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
         综上所述,CT诊断技术与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临床两种不同检查手段,CT诊断技术在检查骨质结构方面效果良好,易于分期。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扫描切面有较高的选择性,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早期诊断效果理想,并且该技术诊断率较CT明显较高。
    
参考文献:
[1]钟庆英,张玉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及意义[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5):1312-1314.
[2]朱曼.磁共振成像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观察[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5):1383-1384.
[3]杨文军,赵昌平.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磁共振成像补充诊断的意义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8):2313-2315.
[4]王道仁.CT与磁共振成像对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价值对比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1):1803-18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