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3/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期   作者:李君
[导读] 探究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使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术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使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对照实验中,共选取了40例先天性心脏病,且存在小、中室间隔缺损情况的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给予参照组患儿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研究组使用食道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并对比两组患儿的心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心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研究组为(8.93±1.13)分,参照组为(7.39±1.14)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40.42±10.39)mL,未出现并发症情况,发生率为0;参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54.63±45.97)mL,出现2例并发症情况,发生率为(10%),研究组患儿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先天心脏病患儿采用食道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心功能,同时术中出血量低,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食道超声;微创封堵术;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效果
前言:目前,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生儿的出生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对改善我国人口结构有重要作用。新生儿在出生后,可能会伴随有先天性缺陷,而随着当前新生儿出生量的增加,各类先天性缺陷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众多先天性缺陷中,先天性心脏病最为常见,且因患者身体情况的不同也会展现出不同的症状,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治疗难度较大。目前,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先天性心脏病可以通过手术治愈,且以体外循环手术应用次数最多,但就实际情况来看,该方式的出血量较大,安全性较低,且易引发并发症。而当前微创技术发展较快,可应用食道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本文围绕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使用该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中,共有40例研究对象,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符合入组标准,且家属同意患儿参与到本次实验,并已在相关知情同意书中签字。入组后,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了使用体外循环术治疗的参照组和使用食道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的研究组,每组20例患儿。其中,参照组共有11例男性患儿,9例女性患儿,年龄在1岁~4岁之间,平均年龄(3.15±1.85)岁;研究组中,男性患儿10例,女性患儿10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3岁,平均年龄(2.82±0.64)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参照组患儿实施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儿进行细致性的心理护理,并详细检查患儿的身体情况,确保能够达到手术标准。手术开始后,协助患儿保持合适的体位,并进行全身麻醉,并做好静脉通道建立、气管插管等基本工作;首先于患儿的右侧腋下进行开口,切口大小保持在6~8cm左右;其次,医护人员要严格根据规范化标准实施心包悬吊,并使用肝素,随后及时置管建立体外循环,保持其体内血液的正常运转,随后实施心脏修补术,修补完毕且复查无误后复温心脏,停止体外循环,止血并缝合伤口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后要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实施严格的预防感染措施[1]。
         研究组与对照组不同,采用食道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首先协助患儿于手术台上保持合适的体位姿势,并实施全身麻醉、静脉通道建立等准备工作,随后于患儿胸骨正中的剑突位置实施手术,将手术切口严格控制在3cm以内,并于食管内伸入超声镜头,在超声引导的帮助下逐步将镜头伸入至指定位置,若患儿为室间隔缺损型先天心脏病,则需要根据其病症位置的具体情况来实施右心室面荷包缝合,然后将接入导丝置入左心室,最后将由微镜头导管携带的封堵器经过介入导丝的牵引置于心脏缺损处,并将其固定。在封堵完成后,不能立即退出胸腔,应使用超声诊断技术判断患儿心脏处在封堵完毕后是否存在残余分流、三尖瓣功能障碍等问题,若是存在此类问题,应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若是无其他情况存在,便可释放封堵器,将介入导丝、导管、微镜等取出,在放置引流管后止血并缝合伤口,术毕。
         1.3观察指标
         将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软件使用SPSS23.0,心功能评分使用(分),术中出血量(mL),并发症发生率(%),以(P<0.02)表示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表 1 两组患儿手术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评分对比(分)
 
         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心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心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2.2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表2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数据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越来越高,导致小儿的身体健康情况受到了严重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缺陷的一种,致病因素较多,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甚至是妊娠期感染病毒等导致,同时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症状均有着较大的不同,可能会存着气喘、发绀、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2]。
         目前,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治疗,可采用体外循环治疗、食道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术。前者是应用率较高的一种手术治疗方式,可以在模仿心脏供血的情况下建立体外循环,并对心脏进行修补,临床效果较好,但就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手术治疗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同时,手术过程中开口较大,出血量也较多,会加重患儿身体的负担,甚至是影响其生长发育。而食道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术则是微创手术的一种,可以帮助患儿更快、更安全的完成手术。在实施手术时,仅需要开具一个长度不超过3cm的切口,并伸入超声引导镜头,然后在超声引导的支持下开展治疗,据实际情况来看,治疗有效率较高,且安全性也较高。
         据本次实验来看,研究组患儿心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先天心脏病患儿使用食道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应用价值高,适宜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培,李成,王锦亮,方向.超声监测与心血管造影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J].中国医药,2019,14(11):1632-1635.
[2]管尼娜.延续性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患儿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05):453+4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