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内镜和病理诊断的临床分析康世瑾

发表时间:2020/3/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期   作者:康世瑾
[导读] 分析慢性胃炎内镜和病理诊断间的结果。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胃炎内镜和病理诊断间的结果。方法:本次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慢性胃炎患者160例资料展开研究,对所有患者分别采取内镜检查及病理诊断,对两种方法的差异性加以观察。结果:对我院16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取内镜检查发现,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为112例,100例诊断正确,,总符合率为84.38%;经病理诊断发现,98例患者为非萎缩性胃炎,正确例数为78例,总诊断符合率为80%。另外病理诊断方法漏诊率为20%、内镜检查漏诊率为15.62%,漏诊率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诊断中将内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结合起来可提高确诊率,降低误诊发生率。
      关键词:慢性胃炎;内镜;病理诊断;临床分析
       慢性胃炎作为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该疾病通常包括萎缩性胃炎以及非萎缩性胃炎,大部分慢性胃炎患者为老年患者。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患者胃黏膜上皮遭到损伤所致[1],该疾病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困扰,影响其生活质量,在慢性胃炎诊断上通常会采取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这两种方法均可在疾病诊断方面发挥作用,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中选取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00.05±8.12)岁,包括例110男患者,50例女患者,符合临床对比要求。患者纳入标准:自愿参与此次研究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者。患者排除标准:配合度低者;消化道肿瘤者;胃部切除手术者;其它类型的肺部疾病者。
1.2方法
       对我院患者分别采取内镜检查及病理诊断,详情如下:
       内镜检查:对我院患者采取纤维胃镜进行检查,在患者胃窦中置入胃镜,对实际病况进行观察。
       病理诊断:距离患者幽门3cm处将患者微粘膜组织取出,同时固定好,待24h后进行HE染色[2]。
1.3观察指标
       萎缩性胃炎:(1)患者胃粘膜表面红白相间,血管纹路清晰可见;(2)胃粘膜出现隆起与糜烂,表面颜色发生改变;(3)胃粘膜粗糙,且表面呈现结节样。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的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百分比(%)用来表示组内的计数数据,以P<0.05作为检验具有统计意义的评判标准。
2.结果
2.1比较两种诊断结果
       我院160例慢性胃炎患者中,58例患者为萎缩性胃炎,35例患者经内镜确诊、50例患者经病理确诊,内镜诊断率为60.34%、病理诊断率为86.23%;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02例,100例患者经内镜确诊、78例经病理确诊,其中内镜诊断率为98.04%、病理诊断率为76.47%,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47
2.2比较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结果
       通过内镜检查,45例患者为萎缩性胃炎,26例患者为胃粘膜出现红白相间,14例患者胃粘膜隆起,4例患者发生结节改变,4例患者胃粘膜出现红斑;经病理检查,62例患者为非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红白相间患者为12例、胃粘膜表面隆起为23例、结节改变患者为24例,3例患者胃粘膜出现红斑,经两种不同检查方法检查发现,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比较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结果

3讨论
       导致慢性胃炎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饮食、年龄、生活规律、家族遗传等[3],临床医学通常将慢性胃炎划分为萎缩性胃炎以及非萎缩性胃炎两种,值得注意的是,萎缩性胃炎极易成为恶性肿瘤[4],当疾病类型检查出后还需对其病例进行确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确保癌病变发生率降到最低[5]。在慢性胃炎检查中内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具体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歧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胃炎极易复发,该疾病与患者免疫功能、体质息息相关,为了降低慢性胃炎的复发率,患者应坚持服药,如若患者症状严重则应连续服药1年以上,在服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合理指导,避免药物滥用现象的发生,在用药时患者应对具有刺激性、极易损伤胃黏膜屏障的药物,例如:阿司匹林、维生素C、红霉素、甲硝唑、保泰松、强的松、抗肿瘤药物、吲哚美辛等[6]以此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此外慢性胃炎患者应忌食辛辣、生冷、过咸、过酸等食物,提高患者营养水平。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对内镜检查以及病理诊断两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中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内镜检查符合率为84.38%,另外病理诊断方法漏诊率为20%、内镜检查漏诊率为15.62%,漏诊率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提高诊断数据的准确率,临床医学可将两种方法应用其中,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
       综上,在慢性胃炎诊断中内镜检查及病理诊断均可发挥出作用,通过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可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隋秀芳,毛晓燕.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0):161.
[2]宋文静,仲秀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及内镜与病理诊断比较的临床意义实践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7):167.
[3]刘剑锋.内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病理诊断的临床对比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07):763-765.
[4]唐道爱.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与病理诊断相关性研究的Meta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10):22-24.
[5]易小兵,完燕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8):75-76.
[6]于愫.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及内镜与病理诊断比较的临床意义构建[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1):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