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那些没能逃脱的“医院幽灵”

发表时间:2020/3/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期   作者:李玲
[导读] 随着社会水平的发展和人们在健康方面意识的不断提升
         随着社会水平的发展和人们在健康方面意识的不断提升,生病不适到医院检查治疗成为当下人们的共同认识,且绝大多数的患者在医院经过治疗之后病情得到了充分的改善。因此人们认为医院是是一个绝对安全的场所。但大多数人们所不知道的是,在医院中有着“医院幽灵”的存在。
         所谓的“医院幽灵”,实质上就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部所发生的感染状况。院内感染无论是对于患者还是所有医护人员而言,均是类似于梦魇的存在,其会导致患者病情的康复进程受到影响,延长其治疗时长的同时又造成身心的二次伤害;此外,院内感染的出现往往所代表的是医护人员、医院未能落实相应的看护和治疗责任,影响着医护人员个人工作之外也导致了医院社会形象的降低。
         相关研究人员表示,院内感对于全世界的医疗机构而言,是一项必须面对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且每一次院内感染的出现均会严重导致患者身心受创。且就目前而言,院内感染发生的次数并不算少,例如2003年2月非典型肺炎(SARS)在广东被首次发现后向香港等地区进行扩散,且随后扩散于世界范围,波及国家、地区共计27个,于2003年05月18日为止,我国所报道的SARS病例数在4600例以上,其中约有900例以上病例为医务人员,且导致了至少200例左右的人数死亡,此次SARS病情的失控原因就有院内感染有关,且最终的病情控制也源于院内感染预防措施的强化实施。2008年9月3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室中,9例新生儿因院内感染而出现心率加快、发热状况,仅有1例新生儿治疗后好转,其余8例由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死亡。2015年健康界所报道的新加坡中央医院事件,是其建院史上的一例严重程度最高的院内感染事件:该院患者共有22例人数患上丙型肝炎,且其中有4名患者因败血症、并发症而死亡。而这些患者绝大多数属于肾脏移植患者且均在2015年上半年住院于新加坡中央医院,经过相关调查之后认为感染源主要来自静脉注射剂。


         在这些院内感染事件中,导致其发生的一项主要原因即为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院内感染控制管理作为医院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是能够对医护人员职业修养、职业道德起到反映作用的一项要素,例如,消毒剂浓度配置、侵入性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等操作对于医护人员的操作要求并不高,其只需要责任心。但近年来的诸多调查发现,大多数的院内感染事件发生同医护人员责任心的缺失、感染防控意识的缺乏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器械在感染状况被使用、一人一管一抛弃原则的未落实到位等,均导致患者因此受到感染而形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而从另一方面而言,人皆会犯错,包括医护人员在内,这就需要医院不断对相关的院内感染控制规范、措施实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以系统性的机制来对人员所造成的漏洞进行弥补,例如不断对所有医护人员实行培训、对院内的相关感染预警机制实行进一步完善、对医护操作时的关键环节实行进一步规范和监督、定期对院内实行检查并分析相关质量简报和指标数据等。这些措施的运用均能在制度层次来对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行提升,对院内感染控制起到预防、降低的作用。
         有部分的医院为了节约医疗成本,无视规定对重复使用器械消毒工作次数减少、重复使用一次性器械,这些事件也导致了院内感染发生率的上升。因此,医院的成本节约应当绝对避免以提升风险因素发生率作为代价来进行,有必要对其做好相应的监督和检查工作。此外,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团队建立完善性不强也是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医院需建立更为完善的院内感控团队,做好相应的培训、检查、感控工作,将其落实到各科室,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院内感染是具有严重危害性的“院内幽灵”,为了避免其出现,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道德修养,并以更好的监督措施、队伍来做好院内感控工作,才能降低其发生率,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