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肾病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10例老年慢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1组和2组,各55例,对比患者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及S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的评分对比中,1组显著好于2组(P<0.05)。结论:慢性肾病老年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工作开展后,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了患者护理效果,因而可以在患者护理中,将心理护理推广。
【关键词】慢性肾病;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方式分析
老年慢性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有很多老年人患有慢性肾病,且在老年人慢性肾病管理中发现,由于慢性肾病的发病周期较长,所以很多老年人对自己的病情并不够了解,一直到出现临床症状时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患病[1]。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常见的,如果不能科学的调控患者心理,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借助心理护理,能够调节患者护理方式,对患者心理障碍排除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尤其是在焦虑和抑郁控制上更是具有显著优势[2]。本研究选取110例老年慢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慢性肾病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10例老年慢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1组和2组,各55例。其中1组男34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15±5.02)岁,平均病程(3.63±1.15)年,2组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64.41±4.85)岁,平均病程(4.01±1.45)年。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临床慢性肾病患者纳入标准,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患者。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签署同意书,且患者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在患者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帮助患者制定管理计划。1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如下:首先,医护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充分了解患者护理需求,为患者护理工作开展和实施提供帮助。其次,通过与患者沟通后,就患者心理上的负担进行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病情,从而在后续护理工作开展中,能够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最后,对患者日常生活关照,充分让患者感受到关爱,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心理问题[3]。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采用国际焦虑(SAS)及抑郁(SDS)评分量表进行分析,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焦虑和抑郁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2.0统计软件作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x2)校验;计量资料用(t)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及S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的评分对比中,1组显著好于2组(P<0.05),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对比(±s,分)
3 讨论
心理护理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护理方式,将其与老年慢性肾病患者护理结合,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效果,对患者心理问题排查具有重要帮助,同时在患者护理中,也能够有针对性的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进行控制[4]。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选定的两组患者护理中,由于患者护理中的方法应用不同,所以患者护理效果出现了一定的差异。1组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工作实施后,患者整体护理质量显著,在患者护理后的SAS及SDS对比中,与2组患者护理效果出现了明显的分界线,说明通过心理护理工作实施后,1组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的可能性得到了显著的降低,这对于患者自身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在未来临床医学发展中,在慢性肾病老年患者护理工作实施中,应该将心理护理工作重视起来,以此为患者护理质量改善提供帮助,提高患者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佳萍,陈光楠,刘天连,等.慢性肾病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8):2543-2546.
[2]满园,王艳,倪淑云.浅析慢性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20(47):123-125.
[3]刘海霞,徐桂丽,张道芝.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心理护理方式与意义探究[J].系统医学,2019,20(11):103-105.
[4]刘娟,赵成香.糖尿病肾病对老年人生活及精神心理的影响与护理干预措施[J].糖尿病新世界,2018,20(6):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