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口咽通气道在舌后坠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的90例舌后坠病人,随机分组,抬颈托下颌角组给予抬颈托下颌角口咽通气道干预,去枕仰卧组开展去枕仰卧口咽通气道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去枕仰卧组的满意度是45(100.00)高于抬颈托下颌角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接近,P>0.05;治疗后去枕仰卧组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优于抬颈托下颌角组,P<0.05;去枕仰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抬颈托下颌角组少,P<0.05。结论:舌后坠病人实施去枕仰卧口咽通气道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舌后坠病人血氧饱和度,并改善其通气情况,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口咽通气道;舌后坠病人;应用效果
全麻的患者在全麻苏醒的阶段容易出现舌后坠等呼吸道并发症。其中,舌后坠是上呼吸道梗阻的现象,其在小儿、老人中以及舌体过大的人群中发病率高,其发生和肌松、麻醉药物的残留导致舌肌和下颌角松弛,引起舌根下坠相关。舌后坠的患者呼吸费力,甚至可出现鼾声,在完全阻塞的时候鼾声消失,口唇发绀,患者血氧饱和度快速降低,甚至窒息死亡。而对于舌后坠的患者,通过口咽通气道的防治,可促使患者通气和氧供改善[1]。本研究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的90例舌后坠病人,随机分组,抬颈托下颌角组给予抬颈托下颌角口咽通气道干预,去枕仰卧组开展去枕仰卧口咽通气道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口咽通气道在舌后坠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的90例舌后坠病人,随机分组,去枕仰卧组年龄41-73岁,平均 56.88±12 .81 岁 ,体重 63 .11 ±13 .12kg。男32例,女13例。
抬颈托下颌角组年龄41-74岁,平均 56.34 ±12 .52 岁 ,体重 63 .14 ±13 .34kg。男30例,女15例。
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抬颈托下颌角组给予抬颈托下颌角口咽通气道干预,给予抬颈托下颌角口咽通气道干预。
去枕仰卧组开展去枕仰卧口咽通气道干预。去枕仰卧,给予肩部垫一个软枕,头部稍微后仰,将口腔分泌物清除,口咽通气道凹面朝上,轻压舌背放入,至咽喉部位轻轻转动口咽通气道180°,吸气顺势向下进行推送,弯曲部分下面将舌根压住,上面将口咽后壁抵住[2]。
两组均给予面罩吸氧。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度;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满意度
去枕仰卧组的满意度是45(90.00),抬颈托下颌角组则是38(76.00),x2=6.523,P<0.05。
2.2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
治疗前两组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接近,P>0.05;治疗后去枕仰卧组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优于抬颈托下颌角组,P<0.05。其中治疗前抬颈托下颌角组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分别是80.64±3.25%、40.56±3.51次/min,治疗后分别是86.67±4.45%、34.71±2.67次/min。治疗前去枕仰卧组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分别是80.13±3.14%、40.34±3.21次/min,治疗后分别是98.34±4.78%、18.12±2.21次/min。
2.3并发症发生率
去枕仰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抬颈托下颌角组,x2=7.643,P<0.05。去枕仰卧组并发症发生0例,抬颈托下颌角组并发症发生7例。
3讨论
口咽通气道对于舌后坠的病人而言效果确切,可快速获得有效通气,操作简单,容易放置,器具单一,无口腔黏膜损伤,刺激轻,可有效解决舌后坠,预防舌咬伤,维持呼吸道通畅[3]。但是口咽通气道的放置方法可影响治疗的效果。正确口咽通气道放置方法可促使舌根离开咽后壁而促进气道阻塞解除,保持呼吸通畅,改善紫绀。但是放置方法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将舌根推向咽后壁而导致呼吸困难加重。其中,去枕仰卧的方法可促使口咽通气道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有效通气,可充分给氧,提高血氧饱和度[4-5]。
本研究中,抬颈托下颌角组给予抬颈托下颌角口咽通气道干预,去枕仰卧组开展去枕仰卧口咽通气道干预。结果显示,去枕仰卧组的满意度是45(90.00)高于抬颈托下颌角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接近,P>0.05;治疗后去枕仰卧组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优于抬颈托下颌角组,P<0.05;去枕仰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抬颈托下颌角组少,P<0.05。
综上所述,舌后坠病人实施去枕仰卧口咽通气道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舌后坠病人血氧饱和度,并改善其通气情况,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方萍,郑华如,岳明,霍佳佳,方昌存,石苗苗,万胜慧,陆莉,孙斌.非确定性人工气道湿化法降低脑卒中舌后坠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9):1745-1747.
[2]韦宏文,闭金玉.两种通气管道在全麻术后舌后坠患者中的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0):15-17.
[3]韦宏文,闭金玉,黄光梅,潘春柳.两种通气道对全身麻醉术后舌后坠老年病人呼吸循环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10):1233-1235.
[4]闭金玉,韦宏文.鼻咽通气管与口咽通气管在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舌后坠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6):1452-1454.
[5]高萍,仇艳艳.口咽通气管用于麻醉后舌后坠病人的观察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