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核电有限公司 浙江三门 317112)
摘要:人类的发展与火的使用息息相关。火是一把双刃剑,它为人类带来光明和热量,而不可控的火灾危害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文重点讲述了火灾的形成条件和种类,电厂消防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消防设备的组成以及各个部分的作用,消防法规和程序以及真实案例。
关键词:火灾;电厂;消防
0 前言
物质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可燃物、氧化剂、温度(火源)和链式反应,而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一种灾害。消防便是通过冷却、隔离、窒息、化学抑制等方式,破坏燃烧条件,使其中止燃烧。
火灾根据燃烧对象可分为:固体可燃物火灾、液体可燃物火灾、气体可燃物火灾、可燃金属火灾、带电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针对不同的燃烧对象,采用不同的灭火剂进行灭火。
1 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
电厂消防主要由专业消防部门负责。消防部门设有消防安全员、专职消防队,消防安全员负责现场消防设备的检查和人员工作的指导,专职消防队负责火灾的的扑灭。现场还设有消防二级干预队,由现场值班人员组成,负责火灾初期的处理和引导专职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和消防二级干预队员相互配合,共同解决现场火灾。同时,专职消防队和消防二级干预队需要经过培训,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
2 消防设备的组成
2.1 电厂消防设备构成的概述
对电厂来说,消防设备的作用在于探测火灾,并提供扑灭火灾的能力。电厂消防设备包括:火灾探测及报警系统、消防供水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手动灭火系统。
2.2 火灾探测及报警系统
火灾探测及报警系统实现对火灾的探测并提供报警,以通知值班人员火灾的发生及位置。火情触发房间内火警探头报警,触发火灾控制器报警,并触发自动灭火系统。火灾探测及报警系统由火警控制器、火警探头和相关部件组成。需添加控制器种类
2.3 消防供水系统
消防供水系统为电厂消防系统供水。一般由消防水箱、消防水泵、消防管网构成。消防水泵连接至消防水箱通过消防管网供水至消火栓、消防立管、自动喷水系统。当消防管网压力低时,消防水泵自动启动,消防水通过消防管网到达火灾处。
2.4 自动灭火系统
自动灭火系统用于接受火灾探测及报警系统的信号,并作用于灭火。电厂根据火灾危害性分析,相应的布置自动灭火系统。除了电气设备厂房的消防设施外,建议使用水灭火系统。
自动灭火系统又分为消防水自动灭火系统和气体灭火系统。
2.4.1消防水自动灭火系统
消防水自动灭火系统由供水管道、阀门和自动灭火阀组组成。其种类多种多样,适用于各种场合。比如:a)湿式报警阀:主要用于安装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的构筑物内;b)干式报警阀:通常用于无采暖的厂房及暴露于可能结冰场所;c)雨淋阀:适用于对雨淋有较强耐受能力的保护区域;d)预作用阀组:适用于安装在需用水灭火但消防水自动灭火误动作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区域等等。消防水自动灭火系统是电厂的主要灭火系统。
2.4.2气体自动灭火系统
气体自动灭火系统一般用于仪表和电气类设备间,以不易于然烧的气体作为灭火介质,可以防止对仪表和电气设备的损害。气体灭火系统可以根据火警信号自动启动,同时设置有手动触发方式。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灭火介质一般为惰性气体组成,为保证人身安全,其触发具有时间延时,并且在相关区域有中止按钮。
2.5 手动灭火系统
手动灭火系统为自动灭火系统的补充,根据火灾危害分析,一些区域不要求采用自动灭火系统,可以使用手动灭火系统。采用自动灭火系统的区域仍要设置手动灭火设施作为备用。手动灭火系统包括管网上的消防立管、消火栓及水龙站、手提示灭火器。
3 消防法规和程序
消防法规是调整消防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以及用以调整在消防技术领域中人与自然、科学、技术关系的准则或标准的总和。我国现行消防法规体系由消防法律、消防法规、消防规章和消防技术标准几部分构成,电厂消防程序的制定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导则和标准。电厂消防程序通常以预防为主要原则,其目的是通过管理手段防止火灾的发生。
4 国内外电厂火灾案例
4.1岛根核电站稀薄剂引发的火灾
事件描述:
2008年6月25日下午3时许,日本中国电力公司正在建造的岛根核电站3号机组,因要浇灌核岛混凝土墙壁而准备搭建脚手架时,2名工人在地下约13米的现场进行焊接作业,地上正在搬运的洗涤用稀薄剂罐倾倒,洒落的约8升稀薄剂流落到焊接场所,引发了火灾。现场附近的防护网被烧出一个椭圆形大洞。
火灾原因:可燃物料作业与动火作业在同一垂直空间交叉作业。
经验教训:动火管理程序中规定可燃物料作业与动火作业不允许在同一垂直空间交叉作业,而工作人员没有遵守。
5 总结
安全是生产的生命线,没有安全的生产是错误的。大量的实际案例告诉我们,火灾的发生与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不足有关,因此管理手段是防止火灾最有效的方法。同时,消防设备是电厂火灾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否能够在火灾的初期进行扑灭是消防系统性能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徐鹤生,周广连.消防系统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范维澄,孙金华等.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M].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