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主体外墙施工的技术对工程质量及施工的效果有重要影响,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整体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建筑主体外墙工程的施工工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此,需要不断对施工技术及工艺进行新的探索,以满足施工质量与效率的需要。
关键词:建筑主体;外墙工程;施工技术;新工艺
现浇筑混凝土结构是通过在施工现场进行支模浇筑混凝土施工,在混凝土完全硬化了之后,成为结构的一部分,当前大部分的建筑结构施工的方式为现浇建筑混凝土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建筑主体外墙工程施工技术的把控十分重要,现就常应用的建筑主体外墙工程施工技术及新工艺作如下内容探析。
1建筑主体外墙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1.1砖混结构施工
砖混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竖向称重的结构以及利用砖材料进行承重构件的墙体类型,而钢筋混凝土在承重的横向承重梁与梁板等位置发挥作用,这种砖混结构有突出的优势:(1)取材更加方便,砖块通过黏土烧制而成,整体的烧制工艺简单。(2)工作流程简单,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只需要通过熟练的工人进行砖墙的砌筑工作,楼板常有为预制多孔的板质类型,无需通过大型的机械设备作业。(3)整体经济效益较好,无需大量的钢筋、水泥等材料,因为应用取材较为方便,将运输费用大大降低。通常应用普通的硅酸盐的水泥类型,在施工前,还需要对施工的现场做好必要的准备,防止造成施工流程受到影响。
在对防线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通过经纬仪、钢尺等进行精确测量,保证建筑施工的地基标准线准确,将建筑工程间的垂直线控制在建筑轴线范围内,误差范围在3mm以内,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地面沉降不均匀现象发生,需要在事先进行建筑物的各个沉降观测点设置,做好必要的观察记录,在进行土方的开挖过程中,按照从上向下进行分段进行开挖,应用机械大开挖形式,提供人工辅助开挖的方式,在进行开挖的过程中,将地下管线完全避开,同时采用必要的保护途径,在将机械开挖到标准高程30cm以上的位置进行人工清底。
进行砌筑施工的过程中,按照“三一”砌砖的方法,在竖缝位置采用刮浆的方法,首先根据升高进行竖杆的定制,同时在砌筑的位置设置弹出墙边线,根据边线逐层砌筑的方式,在进行砌墙的过程中,首先进行两边的砖块砌筑,随后再进行中间位置,在进行砌筑的过程中,保持水平的灰缝砂浆的饱满度在80%以内,同时竖向的缝隙无假缝、透明缝等状况。进行灰土工程施工,在土料和石灰送到施工现场之后,分别进行过筛,熟石灰通过6~10mm的筛子进行过筛,生石灰则直接进行,土料需要按照16~20的筛子进行过筛,灰土以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比后,再次进行均匀搅拌,直到搅拌灰土的颜色一致,随后将表面的铺摊厚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1],完成灰土的铺摊之后,需要应用木耙将灰土与标准的木桩对应完整,在完成最上层的铺摊后,用拉线或者是标尺对标高及灰土的平整线进行检查,如果有超过标准线的位置,通过铁锹将其铲平,在低洼的位置进行灰土的填充,必要时采用一定的防雨以及排水安排,防止因为雨水的浸泡,导致灰土的黏结失效。
1.2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混凝土的制备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完成浇筑之后进行混凝土的养护,随后完成拆模。在进行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将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因为混凝土的质量,对整体建筑结构的质量有关键的影响。混凝土包括砂石的骨料、水泥、水和添加剂等,不同的建筑工程对于混凝土的性能有不同的要求,在进行施工之前,首先应该合理设置必要的混凝土的材料,保证整体混凝土的强度、硬度等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在对混凝土的配比确定之后,根据搅拌厂的配方进行混凝土的生产,完成生产之后进行检验,使其满足施工的要求,完成混凝土的制备之后,需要将其及时向施工现场运送,在进行运输时,需要对运输的路线合理规划。避免运输的时间过长使得混凝土出现硬化。
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需要保证整体混凝土施工的关键,避免因为浇筑效果对混凝土的结构及质量造成影响,在进行施工前,首先对支模进行完全清理,同时使用水分进行湿润,使得混凝土与模板实现更好地连接,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该将混凝土完全在模板上铺摊,应用振捣棒进行混凝土的振捣,提升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在进行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应该确保养护的质量,如果未及时进行养护,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整体的结构裂缝,在水泥水化热作用下,有大量的热量散出,因为混凝土的内外结构散热不均匀,如果混凝土的内部热量无法散出,使得整体内外的温差过大,可能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因而需要通过必要的手段将温差维持在25℃以内,同时需要定期进行维护,洒水频繁,定期进行洒水,冬天每天2-3次,夏天每天4-6次,每1-2周进行维护一次[2],在进行拆模的是偶,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将混凝土的模板及时拆除,在拆模的时候对混凝土表面的凝固程度进行检查,保证混凝土的凝固强度符合规范,拆模的时候按照先下后上、先两边后中间的顺序依次进行。
2建筑主体外墙工程施工新工艺的应用
2.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新工艺
大体积的混凝土的结构的最小几何体积越在1m以上[3],因为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导致水泥的水热化造成温差的应力以及收缩应力裂缝,因为混凝土的整体体积较大,在水泥散热时内外热量散播不均,可能会引发内部升温与外部升温不平衡,因而引起温差形成变形,在进行整体施工的过程中,应用合理有效的措施实现混凝土的温差应力应对,降低混凝土的裂缝出现的可能,大体积的混凝土在基础工程及水利大坝的施工中较为常见,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时,应用的水泥为低热的水泥类型,在水泥中大量地添加粉煤灰以及矿渣粉等,同时加入必要的减水剂以实现水热化有效控制。
2.2外墙工程防水层新工艺
防水层是建筑外墙的常见应用工艺之一,为了保证整体建筑的外墙避免水的侵袭,导致建筑室内出现水的干扰,从而提高整体房屋的使用效果,需要将冷底子油以及热熔法联合应用在防水卷才贴合处,在建筑结构上做好必要的防水密封处理,或者通过土工布等形成保护板避免材料受到雨水等物质的侵蚀而遭到破坏,在进行外墙的防水层施工过程中,将基层的杂物、石块及无关的物质清理干净,同时做好必要基层表面的凸起部分处理,使得整个基层面平整程度符合规定,对渗漏的墙面有效修补[4],对开裂的位置以及砖块脱落的部分修补,通过专用的乳液进行涂抹,再将灌浆于缝隙内导入,对裂缝进行修补,完成基层的处理后,用弹性腻子在表层涂擦,待腻子完全固化,在水泥的基层附着后,再想瓷砖粘贴。防水整体施工过程中,将门窗等位置应用防水腻子处理好,通过防水涂料对门窗的交界处处理。
2.3钢筋连接新工艺
这是一种大量应用的结构类型,主要为钢筋结构连接,为了提升钢筋结构的整体性能,将塔接与钢筋进行绑扎联合,多在小型的钢筋中应用,通过电焊的方式使得钢筋形成一个整体,这种连接方式使得大型建筑工程的整体效果更好,作为一种新的结构类型能够实现钢筋的整体连接,将钢筋插入特质的钢套筒中,通过机械挤压的方式,使得钢筋咬合的效果最佳,钢筋机械连接强度更高、速度更快、环保性能更高,当前已经大量应用。
结语
多种新的工艺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相继出现并在施工中大量应用,这使得工作质量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施工时需要注意施工前,对基本参数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建筑施工的整体要求,同时完成必要的测试工作,保证各项指标满足整体施工建筑的要求。从而维持最佳的施工的质量及安全、经济性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成国.建筑主体外墙工程施工技术及新工艺的应用解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5):1417.
[2]陈伟炜.建筑主体外墙工程施工技术及新工艺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9,(27):60-61.
[3]何伟林.建筑主体外墙工程施工技术及新工艺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3):3604.
[4]赵亚骏.试论建筑主体外墙工程施工技术及新工艺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8,(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