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转型发展中应用型职业院校人才 培养模式浅探

发表时间:2020/3/18   来源:《文化时代》2019年18期   作者:徐伟
[导读]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众多职业院校应运而生,吸纳了大批希望拥有一技之长,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学生。然而对于企业来说,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仍然存在。本文试图探讨,在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大政策之下,各职业院校应当如何紧跟形势,抓紧时机,与企业深入合作,以期在变革中取得实际成果。
青岛黄海学院  山东  青岛  266427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众多职业院校应运而生,吸纳了大批希望拥有一技之长,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学生。然而对于企业来说,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仍然存在。本文试图探讨,在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大政策之下,各职业院校应当如何紧跟形势,抓紧时机,与企业深入合作,以期在变革中取得实际成果。
        关键词:高校转型;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高校转型发展的基本内涵
        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旨在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为经济社会服务,同时也为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各地面临转型的高校都在不断探索,以顺应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对高素质毕业生、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然而,在实践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高校的转型发展是一个长远的、复杂的、全局的任务,意义重大,却又不能急功近利。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实效的逐步显现,高校在选择各自的转型方向与路径方面才能更加稳固,更加坚定。
        二、应用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顾名思义,所谓“职业教育”,是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其目的是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高级技术型人才。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众多职业院校正沿着“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不断发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力求做好社会服务,以得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认可。
        而事实证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确已显现出一定的成效。院校根据自身特色及不同专业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在针对性与实用性方面着力加强。教育部也曾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里面特别提出,要倡导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足够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更多职业院校在高校转型发展时期,有了清晰的改革目的和方向。相应地,各项行之有效的举措应运而生。
        三、应用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需避免的问题
        当前,绝大多数应用型职业院校都已借助高校转型发展的势头,作出了适当的改变。但仅仅只是停留于此显然是不够的。在继续前行和寻求突破时,如何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走弯路,也是值得思索的。
        1.课程教学既要避免以理论为主,也要避免过于偏重实践
        过去的教学中,职业院校没有很好地摆正自己的教育观念,课程的设置常常是以理论为主,不重视实践的环节。培养出的人才与普通高等院校相近,缺乏在工作中实际可行的技术,失去了职业院校本应具备的优势。也因此,许多职业院校在改革中尤为强调这一问题,积极加强实践教学的分量。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不能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平衡,难免会出现过于注重实践的又一极端情况,从而造成培养出的人才虽然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不能承担较高标准的工作。
        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切不可因为急切地纠正以往失误,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2.避免教学内容的停滞不前
        面对时代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应用型职业院校应做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才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尽管以往僵化、重复的教育内容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教学的内容与实际应用所需的内容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给学生造成就业方面的影响,还会直接影响社会对此类职业院校的认可程度。
        为避免该问题的发生,一是要及时更新课程使用教材,尽量选择新版本、新内容。二是鼓励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与学生一起探索教材之外的领域,跟上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更多新知识、新技术。
        3.避免教学模式的落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新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丰富了教学的模式,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意。作为应用型职业院校,在选择教学模式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问题,还要将室内课程与操作实践良好的结合起来。室内讲课的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

内容丰富的操作实践课程,又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从而娴熟地掌握技术。
        四、应用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
        为顺应新政策、新形势、新发展阶段的现状,应用型职业院校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必然的。但什么样的改变是恰当的,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是可行的,是有成效的,就需要各院校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策略。笔者在此粗略地探讨几点,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
        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有正确的思路和方向。办学理念几乎决定着职业院校是否能够成功立足,并且保持发展的态势。作为应用型职业学院,“应用”二字充分体现了学院的功能和价值。培养的人才是否能被社会认可,能否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是学院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提出过相关要求,要求“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从字面来理解比较简单,但真正想要做到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培养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兼备的人才,需要“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意愿,个人潜能的激发,职业方向的选择,都需要依靠院校老师的教授和指导,帮助他们实现。与此同时,社会需求也是必须兼顾的方面。不能只考虑学生的喜好,还要真正对他们负责,使他们有机会在走出校门之前,了解社会的真实需求,踏实学习,认真实践,以期更好地体现自我价值。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积极调研市场动态,制定相应地培养模式,并在一年又一年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根据现状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实践项目等具体细节。
        2.整合优质资源。
        我们所说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的特色,选择优质的资源进行整合与管理。不仅追求设施设备、实践基地等硬件条件的高精尖,还要严格进行师资团队的管理。真正做到软件与硬件的共同发展,才能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同时,院校还应当积极寻求社会资源的帮助。既是为企业培养人才,那么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便是最好的途径。搭建供需双方的桥梁,让学生有机会利用企业的资源进行实践,激发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让企业有机会实地考察,有更多挑选人才的余地。另一方面,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和专家,也可以很好地弥补校内师资在实践方面的不足,他们带给学生的经验和指导,更容易促进学生的兴趣与理解。
        只有懂得整合资源的院校,才可能成为既受学生欢迎,又受企业追捧的优质院校。
        3.组建尽可能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名合格的人才所需具备的理念、学识、技术、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应当成为职业院校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整个过程中,既要顾及到专业的通用性,又要有适当的针对性,真正做到学习与生产的结合。
        而在整个培养体系的构建中,师资力量又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承担者传达理念,教授知识,指导实践的作用,亦是学生的生存与生活榜样。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且扎实的理论功底,也要能在实践中起到适当的带动作用。过去,很多教师只管研究理论,完成纸上谈兵似的教学,并不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而今在时代的变迁中,对教师的要求已有所不同。各个年龄段的教师都要转变思路,充分考虑到所授知识的实用性。院校也应及时调整师资的配置,积极引入新生力量,技术带头人,学科骨干,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此外,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可为各个学科建立实训基地,检验和考察学习成果与职业素养,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时,能从容地走上未来的工作岗位。也可以通过一些技能竞赛、模拟竞赛来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实践热情,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竞争意识与竞争力,使他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同龄人中的位置,以便促进自我反思与自我提升。
        综前所述,应用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各院校需根据自身现状、特色与发展方向,不断地在变革中探索、实践、调整,最终目的是找到符合院校、学生与企业三方要求的合理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闫伟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
        [2]张世英,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02):9-11
        [3]赵荷花,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应然抉择与策略取向[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06):15-19
        [4]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06):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