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活教与学,提高小学道德与 法治课堂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3/18   来源:《文化时代》2019年18期   作者:王平
[导读]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要对学生的价值观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加入生活元素,用联系生活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要结合实际,为道德与法治课加入更多的生活素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对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展开学习,感受到生活实践中德育的存在,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本文希望对道德与法治课的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太伏镇太伏中心小学校  四川省  泸州市  646121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要对学生的价值观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加入生活元素,用联系生活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要结合实际,为道德与法治课加入更多的生活素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对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展开学习,感受到生活实践中德育的存在,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本文希望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展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联系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前言:德育本质上其实是生活教育,小学生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不同,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应结合小学生的现实状况,更多地需要生活元素牵引,这样才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轻松自如地领悟道德与法治课的内涵。当下诸多教师的教法比较急躁,课堂的预设性太强,忽视了课堂的生成创造性,无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没有适当地进行变通,学生的个性没有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发挥出来,甚至抑制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教学方式生活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生多数喜欢生动的学习方式,并且对熟悉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依赖感,道德与法治课中有许多偏重理论的内容,会让小学生感到陌生。小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如果直接把理论性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他们不但反感,而且会产生负面影响,为了能够让道德与法治课保持一定的进度,需要教师及时与学生沟通,询问学生喜欢什么方式的课程,拉近学生与学科的距离 [1]。比如,在学习《心中的110》这课的时候,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才能完整地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对此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与父母交流,查找资料,收集身边一些上当受骗的案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不跟陌生人走》等与课堂相关的视频,贴近小学生的真实生活,还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深化学生对“心中没有110的危险”的意识。然后为学生设置新的情景,“若是你一个人在家,发生以下的情况,你会如何做呢?”(播放视频《被骗的小学生》),发现小学生的点子还是很多的,有的说自己在家的时候,会确认是陌生人还是熟人,不会随便给陌生人开门,要向爸爸妈妈确认消息。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回答,用这种生活化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生活情景[2]。学生就会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有充分理解,学会对生活中的常态进行思考,明白在身边到处都是有危险隐患的,不会只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逐渐学会在生活中提高警惕。对此还可以通过游戏教学、角色扮演等,小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教学。
        二、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客观常识性的道德知识,需要小学生一点一点地积累和实践,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这些内容需要教师进行转化,成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化内容[3]。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将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进行整合,对小学生进行趣味生动性地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治的常识是随处都在的。


        在学习《心中的“110”》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不要上当受骗”的重要性,可以为学生播放生活案例,一个小学生在公交车上,有一个邻座的叔叔,声称自己是推销员,让学生免费喝一瓶饮料,这个时候学生听信了这个人的话,结果被饮料中的迷药毒倒。其实近年来关于拐卖儿童这个话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运用这一案例,也是选择学生身边的场景,让学生明白危险其实距离自己是非常近的。教师运用生活真实案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不只有恬静的安全,危险也真实地存在我们当中,将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要随时准备识破身边的骗局,尤其是对于陌生人,需要保持基本的警惕,不能将所有的陌生人都当成是坏人,但是也要有基本的警惕心,有自保的意识。各种道德知识的总结经验都可从生活中找到原型,都是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案例,具体哪些案例和小学生的实际最贴近,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更快地熟悉课堂环境,更容易进入到知识的情境中。
        三、课后作业的生活化,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实用性
        学生的课业负担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道德与法治课结合生活布置生活化的作业,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提高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能促进学生在有趣的课后作业中,对生活实践进行思考和感悟,达到对课堂知识巩固的目的,进而保证了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任务顺利完成。抄录形式的作业,小学生既不喜欢,而且也没有足够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行为能力的发展没有太大积极作用。教师可以联系现实,将道德与法治课的作业实现生活化,让学生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这些作业。比如在学习过《心中的“110”》后,学生已经明白了在身边有着诸多的危险,要时刻保持基本的警惕性,为了能最大程度地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目标。可以让学生与父母进行交流,利用自己在课上学到的道德知识点,然后对身边的一些有关上当受骗的现象进行收集,然后提出自己的一些预防想法,积极为身边的人宣传保持警惕心、预防上当受骗的思想,提高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进行巩固,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也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性的作业,让学生结合当下拐卖未成年儿童的问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比如“心中要有110,安全防范记在心。生人敲门莫乱开,给你东西不能要。”这样的口诀,让学生可以时刻保持自身的警惕心,对各类身边的危险有足够的判断能力以及反应能力,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多思考。
        结论:总之,当下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丰富多彩的课程和实践活动中,促进小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行和正确的法治理念的养成,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凤.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融入小学低段课堂教学的途径与策略——以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19(24):13-15.
        [2]胡莉英.用好部编教材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孝老教育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9(Z4):107-110.
        [3]张先文.以生活优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回归生活的教学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35+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