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传统文化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3/18   来源:《文化时代》2019年18期   作者:梁兵梅
[导读] 在学生接受教育阶段中,中学阶段是比较关键的时期,尚未成型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负面因素对中学生道德品质产生不利影响,使中学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困境。基于此融合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本研究较深入地探讨了传统文化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对于健全中学生人格,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茂名市信宜市北界中学  广东省  茂名市  525349
        摘要:在学生接受教育阶段中,中学阶段是比较关键的时期,尚未成型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负面因素对中学生道德品质产生不利影响,使中学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困境。基于此融合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本研究较深入地探讨了传统文化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对于健全中学生人格,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传统文化;中学教育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并在不断的实践和完善过程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传统文化承载着历史,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中实现其教育功能。在中学生德育过程中,要积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德育作用,培养学生爱人民、爱祖国、爱国家的情感品质,并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重视集体与国家、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在德育教育当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会体谅和包容,吸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精髓,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在实践当中进行道德认识的转化。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作用,促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1中学德育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1.1相对滞后的中学德育教育体系
        主要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表现出相对滞后的一面,教学手段单一、滞后使德育教育降低了实效性,传统文化难以有效融合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理论知识在信息时代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吸引力不大,采用传统教学手段,较多学生存在发呆走神的表现亟待解决。相对滞后的教学内容使产生厌烦心理的中学生逐渐增多,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更关注,也表现出叛逆性。所以,教学内容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传统文化融合德育教育方面也受到不利影响。
        1.2中学德育教育融合传统文化的程度不高
        因不重视传统文化而使中学德育教育融合传统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中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环节较为薄弱。通常中学教育为提高升学率,在文化课程安排方面比较重视,对德育教育的作用有所忽视,在德育教育中使传统文化的应用较少。另外,尽管一些学校在教育内容中涉及传统文化,但因教学手段和内容相对滞后,难以实现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的目标。
        2传统文化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应用的策略
        2.1教师应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作为传播者对于培养学生占据主导地位。应使教师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在教学中不断积累,使教师价值观、道德观等品质得到真实反映。作为德育教育资源中的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应积极主动参加培训传统文化类课程,多读好书,将传统文化向文化素养内化,在德育教学中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2.2加强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
        要想在中学生德育中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此,学校要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加强对校园内不同展示栏的利用,定期订阅有关传统文化的文章、报纸,定期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尤其是一些传统的节日,要求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从中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以促进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2.3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学校以“探寻古风”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通过深入传统文化浓郁地区,感受当地风土人情,探寻古风遗迹,搜寻传统文化资料,明晰优秀传统文化习承意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汲取传统文化营养,提高中学德育教育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实践、创新探究等核心素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2.4充分利用资源,开展系统化的传统文化德育教材制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资料、古籍、网络信息在不断地丰富,而随着我国文化水平的提高,研究者们在传统文化的研究上也日益精进。但是我国中学在道德品质培养上,书籍的资料仍然保留着原有的旧版,更新内容差,同时在整个教材的设定上不够系统系。因此,为了能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指导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中学道德素质培养的教材应该进行有效地更新和系统性知识的完善。其次,除了完善教材外,传统的文化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不是记忆,而更多地是理解,所以教学的内容上要注意语言的平直和对传统文化解释的生动,结合实际的故事进行诠释,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理解。
        2.5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德育教育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给学校德育教育带来了深刻变革。为了保证学校德育教育正常开展,学校应该积极构建网络平台,建立有号召力、有特色的德育教育网站,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道德。首先,改革德育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培养他们对有害信息的抵制意识和抵御能力,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其次,建立虚拟的网络生活世界,开辟班级网络学习空间,搭建学生生活交流的平台,师生一起建设有关德育的资源中心,引导他们安全、健康、文明上网,让他们形成健康的网络心理。可以适时地开展竞赛活动,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思想教育,保证德育教育内容与学生良好的互动,促进德育品质教育有效开展。例如,我们为学生开设了“我与Internet”班级博客,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教给他们一些上网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家长和老师也可以在博客中进行互动,根据孩子的表现,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德育实践的快乐。
        2.6加强师德建设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教师的品行、生活,教师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可想而知,榜样作用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不断地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此,教师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课堂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人格为表率,教育学生为人处事。同时,广大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丰富文化底蕴,陶冶道德情操,才能与时俱进,用自己高尚的品格,渊博的学识对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式的滋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德育教育中,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资源,中学德育教育只有将其融合教育才能使其作用发挥得更明显,进而使中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养。所以,教师应提高传统文化素养,使其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德育教育观念更新,使教育手段不断创新。将传统文化融合教育体系、环境及课程,使相对滞后的中学德育教育体系、较弱的氛围、较低的教学实效性等情况得到有效解决。对于健全中学生人格、形成爱国主义及集体主义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洪燊.浅析本土资源对中学生德育的熏陶和培养——以万盛经开区德育资源为例进行分析[J].科学咨询,2017(33):17-18.
        [2]谭晓爽,季爱民.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及实现路径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06):106-108.
        [1] 段彬,顾珂.论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J] ,亚太教育, 2016.10.
        [2] 李伶.探讨传统文化中的“五伦八德”理念与中学德育教育 [J] ,德育在线, 20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