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强化德育践行力 王春平

发表时间:2020/3/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月刊   作者:王春平
[导读] 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校德育活动的有效整合,能够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教育与道德行为培养相结合。需要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作为有效整合的实施途径,极大地帮助学生实现与外部环境的积极互动,在共同奠定促进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涵养,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人文品质等。

王春平    山东省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汶泉学校  2610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校德育活动的有效整合,能够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教育与道德行为培养相结合。需要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作为有效整合的实施途径,极大地帮助学生实现与外部环境的积极互动,在共同奠定促进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涵养,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人文品质等。
【关键词】三位一体 实施途径 德育为先 整合资源 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1-012-01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基石,也是学生品德性与社会性养成的主渠道。德育活动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道德品质、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优秀品德的教育活动。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不把知和行以及经验和知识等对峙起来,而是辩证地把他们关联起来使之成为整体。[1]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校德育活动的有效整合,能够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教育与道德行为培养相结合。需要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作为有效整合的实施途径,极大地帮助学生实现与外部环境的积极互动,在共同奠定促进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涵养,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人文品质等。
        一、学校是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主体
        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够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心,知行统一,以做促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与价值观,体现出践行是检验德育目标的最好方式。而学校教育作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主体,要做好整体规划,树立大德育观,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目标融入德育活动中,让德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实现德育资源的整合融通,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1.优秀传统文化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涵盖了很多传统节日、传统美德、民歌民谣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课堂认知基础上,将其整合到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活动中。一是通过红歌会、读书会、经典诵读等进行熏陶体验,让学生根深蒂固。二是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国画、合唱、诗社、古韵社、竹笛、剪纸等社团活动中,让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发现美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2.重大节日德育活动
        “欢欢喜喜庆国庆”“欢欢乐乐过六一”等节日方面的教学内容,可结合文艺展示、国旗下演讲、主题班队会、绘画、手抄报、知识构建图等主题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知到新时代幸福成长的自己,会激发他们立志报国的伟大抱负。像“过新年”“元宵节”可让孩子参与写对联、做花灯、猜灯谜等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体现节日风俗的物品,体验和表达快乐的节日心情。
        3.常态化德育活动
        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教育目标针对性地融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少先队仪式、净化校园、班级值日生等常态化活动中,让学生切身体验,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教育意义深刻,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像少先队仪式能够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争做新时代的好队员;净化校园能够激发学生的爱校情怀和护校意识,争做护校小天使。班级值日生能够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争做班级小主人。这些活动都是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拓展。
        4.主题性德育活动
        读书月、体育节、雷锋月、安全月、文化艺术节等作为每学年都要组织的大德育活动,能够很好地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整合,有效地助推课程目标的达成。在这些活动的参与中,会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优秀品德,逐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道德与法治教学可结合感恩、诚信、环保、孝敬父母、珍惜时间、节约资源、疏散演习和消防演练等主题活动确定共性目标,有效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不断提升,使其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5.评比性德育活动
        美德少年,优秀学生,最美少先队员,行为习惯小标兵、最具潜力球员等荣誉称号的评比,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挑战性,是根据日常的品德、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议确定的,分为综合性荣誉和单项荣誉,是对学生的肯定与认可。这些评比活动如果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会极大地增强教育效果。



        二、家庭是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基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和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父母的心房是学生的教室。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启蒙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是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基础。因此,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越性,以此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性。
        1.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
        家长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知程度不够,多数家长不知道此课程开设的目的,以及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因此,要促使家长改变观念,提升家长对此课程的认知,积极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构建德育共同体教育网络,让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实现全力认知,从而加强学生品德素养的形成。
        2.实现家校的优势互补
        将整合后的活动延伸到家庭中,能够很好的实现优势互补。像“爱我家园”“感恩有你”“文明有约”“我是快乐鸟”“我是小帮手”“试种一粒籽”的大手拉小手活动,在家长与学生的互动中,既达成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目标,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家庭生活中本身就有许多活生生的德育素材,能够很好地与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资源整合。像“开开心心上学去”“上学路上”“家中的安全与健康”“爱新书,爱书包”等教学内容,在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更需要家庭的进一步规范。在家庭中该如何保护自己,怎样爱护自己的课本,认真整理自己的小书包,保持快乐的心情上学校等等。
        3.增强家长的评价意识
        对于“科学搭配一日三餐”“有规律地生活”“我是安全小管家”“我最拿手的家务活”这样的活动内容,可通过制定计划表、评价表等进行实践操作,这就需要家长进行科学的指导和监督,并做好适宜的评价,加强学生的德育践行能力,激励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道德品质。
        三、社会是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依托
        社会是为学生提供广阔天地进行道德体验的大平台。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目标,要充分挖掘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拓展性地达成德育目标。陶行知先生说过,社会及学校,人的生活离不开五彩缤纷的社会这所大学校。因此,社会作为校外教育阵地,无疑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一个补充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1.组织学生走进社区
        社区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组织学生参加“清除小广告”、慰问社区老人等社区服务活动,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心中有他人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寒暑假组建社会实践小团队,让学生了解民生、民事、民情,体现出小公民的责任意识,也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知国家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成果,逐步树立起爱国主义情感、助人为乐、团结奋斗的价值取向,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德育践行力。
        2.组织学生外出研学
        研学活动能够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实施,会有效促进德育目标的全面达成。因此,学校要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课程内容与目标创设研学主题,组织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加强爱国主意情感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到恐龙公园感知古生物文化;到绿博园加深与大自然的亲近感;到博物馆拓展视野、丰富知识。让学生多样化多渠道多方面地感知与体验,提升了学生的自理、创新、实践和团结合作能力,强化了责任担当,更是对学生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实现了知行合一的有效衔接,强化了学生的德育践行力。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德育活动紧密相连,真正做到“接地气”,让学生有切身的感受和体验,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道德行为习惯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在引领学生领悟深层次的德育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与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道德观,真正实现“1+1+1≥3”的效果。
        以德为人,德育为先,整合资源,知行合一,要润物无声外化于行。在课堂内外的融合中,尽情发挥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在校园内外的畅通中,倾情打造家校合作育人模式;在体制内外的整合中,真情营造社会共同育人氛围,让传统形式的教育焕发出时代的生机。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