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普列汉诺夫的文论有感

发表时间:2020/3/24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1期   作者:黄佳瑶
[导读] 从大量阅读了普列汉诺夫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对复杂的艺术形象进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的同时,也表现了某些不彻底性、片面性、简单化、自相矛盾甚至错误的论断。普列汉诺夫有时候一面对某些错误的美学思想和文艺理论进行正确的批判。一面却又接受了他所批判的某些错误观点。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省  景德镇市  333000
        摘要:从大量阅读了普列汉诺夫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对复杂的艺术形象进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的同时,也表现了某些不彻底性、片面性、简单化、自相矛盾甚至错误的论断。普列汉诺夫有时候一面对某些错误的美学思想和文艺理论进行正确的批判。一面却又接受了他所批判的某些错误观点。
        关键词:普列汉诺夫;俄国;达尔文;毕歇尔
       
       
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总委员会主席,早年是民粹主义者,在1883年后的20年间是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始人和领袖之一,是最早在俄国和欧洲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俄国和国际工人运动著名活动家。
        他的一生主要分为6个时期:童年和学生时期(1856-1875),民粹主义时期(1875-1883),马克思主义时期(1883-1903),孟什维克主义时期(1903-1908),反取消主义时期(1908-1914),社会沙文主义时期(1914-1918)。
        而普列汉诺夫是最早运用唯物史观来研究美学和艺术问题的人之一。
        在民粹派时期普列汉诺夫对民粹派时期持支持的看法与观点。他比较支持民粹派作家对生活的表现。他评论了三位民粹派作家。分别是格?伊·乌斯宾斯基、斯·卡罗宁、尼·伊·纳乌莫夫,他在书中写道,当时民粹派受到一些批评家们的批评,因为他们对艺术语言和文学的兴趣不高,反而对社会兴趣更高,所以他们的作品当中没有什么优秀的词藻和华丽的章节。他们的作品中反应工人和农民现实生活的题材更多。并且他们的文学作品于小说又不相同,他们更倾向在探索一些社会问题。普列汉诺夫认为,唯心主义美学是毫无用处的。他肯定了民粹派作家。但是也提出了他们的不足,他认为他们应该去联系这个时代的一些社会现状和社会制度。在语言的运用上也要更加注意。同时他在1897年的阿里沃伦斯基这位俄国批评家的文学概论提出了一系列的想法。沃伦斯基先生写了一本题为俄国批评家的书。但是在普列汉诺夫看来,这本书里的批评并不是真正的批评。普列汉诺夫认为伏伦斯基先生,对于黑格尔并,没有加以批判。他用来代替批判的是黑格尔逻辑学的若干章节很繁琐,非常空洞的叙述。在书中,他批判了伏伦斯基的一些唯心主义观点。来表现唯物主义观点的正确性。
        可以看到普列汉诺夫在民粹时期最开始提出了他对社会和现实的关注,并且批判唯心主义,在后期他把这些自己的理论跟马克思主义结合并在更多作品和更多艺术形式中阐述。
        《达尔文人类原始及类则》谈到美感在动物世界中起着相当的作用,羽翼丰美的雄鸟展示自己用于求偶的毛。用美丽的羽毛装点洞穴,交尾时动人的歌喉。这是为了让雌鸟感受到美和吸引力。说明动物和人一样具有审美的能力。他认为不同的种族对于美的定义不一样,一些野蛮的种族令人生厌的装饰和音乐甚至不如一些下等动物。达尔文接着又在社会学中探寻审美和美的概念:对于文明人来说,这样的感觉是与复杂的观念以及思想的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普列汉诺夫持反对意见:在一些原始部落和野蛮人的穿着装饰中也会佩戴一些需要联想才能了解原因和美感的饰物。原始饰品是一些兽骨,兽牙之类的。最开始象征着力量与勇气,后面正因为它们的象征作用,才开始审美相关联。这说明野蛮人和未受到教育的人也能从联系和想象中感受的美。非洲女子在铁的世纪佩戴铁环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富裕,以上的例子为了证明有联想和想象力的美不仅存在于受到教育的文明人中。解答这种联想概念的由来原因只能是社会学家和唯物史观。因此普认为:生产力状况和经济条件创造出这种联想的观念。达尔文主义和普列汉诺夫坚持的唯物史观本质上没有矛盾。
        普列汉诺夫:“万物有灵论”把自然现象说成是一种有意识的力量的产生。但其实是由于人的天性,但归根结底是由概念经济关系产生的。以舞蹈为例:既用于祭祀,也有用于求爱,或用于劳动。但总的来说,艺术只有在描述、唤起或表达那些对于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的动作、感情或事件的时候才会获得社会意义。普列汉诺夫以原始部落用彩色料土涂抹身体为例巴西印第安人用彩色料土涂抹身体,开始只是为了防止蚊虫叮咬,而到了后来发展成为力量一种‘美’。以至于到后来纹身的产生。都只是在阐述审美一开始并不是从“美”角度出发,而是从“有用处”开始逐渐成为为了‘美’。因此普列汉诺夫认为功利观点对待事物是先于审美观点对待事物的。
        艺术起源于劳动,这样的观点来自毕歇尔。劳动,即抱着有意识的目的使用体力,代替了各个器官的本能的活动,认识从简单的寻找食物到经济活动的过渡,其障碍在于不容易在劳动和游戏之间划出一道界限。游戏先于劳动,而艺术先于有用物品的生产。但是普列汉诺夫并不赞同此说法,他认为艺术不是神话,是一种社会活动,而艺术是在劳动中产生。毕歇尔认为野蛮人只想到自己,也就是认为个人主义占统治地位,但普列汉诺夫并不赞同,而是举出猿猴群的例子论证社会联盟在我们的祖先在“类似”人的时候就已形成了社会联盟的雏形。
        当普列汉诺夫还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时候,列宁对他十分尊重,并高度评价他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但当普列汉诺夫成为孟什维克以后,列宁尖锐地批判了他机会主义路线。但对于他在艺术理论上的功绩一直肯定。瞿秋白说:“他在论艺术的《没有地址的书信》里,还引证了达尔文的学说,把生物界的模仿和反的‘变态’过程,也归纳到‘模仿率’和‘相反率’的一般原则里去。本来‘相反率’这个术语,就是达尔文造出来的。这样,普列汉诺夫就‘沟通’了生物学和社会学,文化论和艺术论……而要造成全宇宙 的总公律了。这样,就包含着‘反具体性’的非辩证法的成分。”
        虽然普列汉诺夫在后期较为“激进”,但其艺术文论依旧意义重大,并且可以延续到现实生活中,也可以运用在我们的艺术生活中。从普列汉诺夫的文论中对我们从事艺术创作也要持有严谨辩证的态度,基于现实,以唯物的眼光来进行创作。在创作的时候,切勿空想主义,一件艺术作品的产生应当是积累的过程,我们看到艺术家展示给大众面前艺术品的内容,是艺术家长期的累积。我们从中得到启示,从事艺术创作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论艺术》普列汉诺夫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