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讨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对照组80例患者单用罗哌卡因,研究组80例患者采取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方式。结果:研究组患者T2、T3及T4阶段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稳定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持续时间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方式效果较优。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ropivacaine on brachial plexus block under the guidance of ultrasound. Methods: 8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pivacaine alone, and 80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ropivacaine. Results: the indexes of heart rat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and duration of anesthesia in T2, T3 and T4 stag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ropivacaine is better.
[Key words] Dexmedetomidine; Ropivacaine; Ultrasound guidance;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臂丛神经阻滞属于进行上肢手术的常见麻醉方式,若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该麻醉方式将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效果,降低穿刺并发症发生机率,若单纯性给予患者罗哌卡因不仅镇痛时间较短且麻醉见效时间较慢,若采取复合麻醉方式则可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右美托咪定多用于麻醉辅助用药,属于受体激动剂,该药物将有效对患者的神经元放电系统进行阻断,以此来降低交感神经活性,起到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1]。基于此,本文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采取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药方案后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19年8月。观察对象:在本院收治的160例上肢手术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0例。基本资料: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45:35,平均年龄为(41.7±7.5)岁,平均体质量(66.7±10.5)kg,平均手术时间(77.3±11.5)min;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44:36,平均年龄为(41.8±7.9)岁,平均体质量(66.4±10.7)kg,平均手术时间(77.6±11.7)min,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单侧上肢手术治疗且ASA分级在Ⅰ至Ⅲ的患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后患者。排除标准:外周神经病变患者;滥用或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禁忌症患者;肝肾功能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2方法
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采取吸氧措施及进行心电图监测。具体麻醉操作方法如下:协助患者调整好体位姿势,将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调整为6-13MHz,在探头上涂抹有耦合剂并使用无菌手套将其包裹后扎紧,在患者肌间沟处放置探头,在超声引导下于探头外部1cm处斜方置入7号针,将探头与针头位置处于平行状态,借助于平面内技术并在超声引导下对中斜角肌及胸锁乳突肌位置处的血管成像走向进行判断,以准确确定臂丛神经位置。在超声显示下前和中斜角肌处将呈现出椭圆形或者是圆形低回声,若该部位附近出现有高回声现象时,则可判断为肌间沟处臂丛神经。两组麻醉剂配比方法:对照组:将浓度为0.25%,剂量为20ml的罗哌卡因用30-35ml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研究组:将浓度为0.25%,剂量为20ml的罗哌卡因与剂量为1μg/kg的右美托咪定混合后用30-35ml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将配比好1/3的麻醉剂药液注入到臂丛神经后部外侧,而后再将1/3的麻醉剂药液注入到臂丛神经前方内侧。保障患者体位姿势处于平卧位,头部偏向于健侧,向外伸展患肢,探头定位下充分显现腋动脉,使用7号针将1/6麻醉药剂注入到患者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所有麻醉过程均由同一麻醉师操作完成,术中若患者出现有心率过低现象时,应给予其一定剂量的阿托品;若出现有血压过低现象时,应给予其一定剂量的麻黄碱。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各麻醉阶段心率及平均动脉压;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阻滞持续时间,其中T1、T2、T3及T4阶段分别表示麻醉10min、手术30min、术后12h、术后24h。
1.4统计学分析
P值用SPSS22.0软件计算,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及计算方式为:用()表示,用t计算,统计学差异评判标准为:P<0.05。
2.结果
2.1各麻醉阶段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
两组患者T1阶段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T2、T3及T4阶段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稳定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详情:(1)心率:对照组(n=80):T1:(80.92±5.39)次/min、T2:(66.30±5.52)次/min、T3:(65.89±6.14)次/min、T4:(72.89±5.37)次/min;研究组(n=80):T1:(80.96±5.00)次/min#、T2:(76.22±5.37)次/min*、T3:(75.34±6.28)次/min*、T4:(78.85±5.32)次/min*。(2)平均动脉压:对照组(n=80):T1:(87.13±6.22)mmHg、T2:(85.49±7.19)mmHg、T3:(84.38±6.53)mmHg、T4:(86.35±6.48)mmHg;研究组(n=80):T1:(87.58±5.85)mmHg#、T2:(80.66±6.22)mmHg*、T3:(79.49±6.15)mmHg*、T4:(83.97±6.13)mmHg*。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阻滞持续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阻滞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详情:对照组(n=80):麻醉起效时间(15.37±1.22)min、麻醉阻滞持续时间(583.43±25.64)min;研究组(n=80):麻醉起效时间(11.34±0.98)min*、麻醉阻滞持续时间(684.53±28.64)mi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上肢手术是临床当中较为多见的手术之一,该手术将在患者下肌间沟臂丛神经进行麻醉。在实施麻醉前应使用超声仪对臂丛神经进行引导,使之对麻醉目标神经进行更为直观、精确的定位,这将有利于缩短麻醉药物见效时间,降低麻醉失误率。据研究发现[2],超声引导对缩短麻醉药物的见效时间及提高麻醉药物的扩散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利于保障手术安全性,因此被医生及患者广为接受。
针对局部麻醉药物中添加其他药物以起到增强麻醉效果及延长持续时间的问题一直是临床当中研究的重点,罗哌卡因是临床之中较为常见的麻醉剂,该药物具有持续时间长、手术镇痛效果好等特点,但由于该药物溶解性较差,以致于在患者体内的代谢速率较慢,会对其心脏及中枢神经产生一定的毒性。在使用过程中,当患者对罗哌卡因耐受度降低时,心脏及中枢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心律失常、惊厥等症状方面,导致手术的正常实施受到影响,致使手术安性降低。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效果较强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该药物不仅具有药效显著、特异性强等优势,还具有见效快、作用时间长、无毒副作用等作用。右美托咪定与罗哌卡因进行联合使用后右美托咪定将减轻外周神经电位变化现象,抑制阳离子,以延长罗哌卡因麻醉阻滞时间,另外上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还不会对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产生逆转情况,使得患者在手术之中具有较强麻醉效果。
这两者药物联合使用过程中,可以在手术中适当减少罗哌卡因的用量,起到缩短麻醉见效时间及降低手术疼痛感、药物毒性的作用,有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另外,右美托咪定在未进行入血液中时,吸收效果缓慢,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可极大的避免由于使用右美托咪定静脉药物所出现的窦性心律过缓的问题,可以确保患者心率及血压保持平稳,最大程度降低心率及血压变化导致的手术风险。本研究主要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可以防止盲探过程中出现药物输错的情况,降低患者麻醉药物中毒的风险,减少右美托咪定定注入血液后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不适感,提高麻醉效果。
总结: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药剂利于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稳定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水平,缩短起效时间及延长阻滞持续时间。
参考文献:
[1]刘明.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7):2469-2471+2474.
[2]周佳,陈香茹,李丹,等.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2019,8(0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