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应用心脏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20/3/24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21期   作者:王凤
[导读] 仔细探究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应用心脏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仔细探究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应用心脏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性分析本院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取的40例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手术的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前者采取临床常规治疗,后者应用临床心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结果 开设临床心脏介入治疗可以良好的减少患者在术后出现该情况的发生率,并且也足以证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情况都要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面对临床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可以给予心脏介入治疗,从而有效的减少尿潴留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心脏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是目前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临床表现也是持久的胸口疼痛和呼吸困难等,并且该疾病出现的死亡率比较高。在临床治疗的期间,需要介入治疗,可以通过恢复患者的冠脉血液流通,并且也是目前医疗界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案。但因为患者在术后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出现排尿不习惯的现象,最后也会经常导致尿潴留的情况[1]。此外这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是需要大量的饮水,以此来促进体内的排泄,这样对患者排尿困难的问题更加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性分析本院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取的40例接受心脏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临床对照组男性患者有11例,女性患者有9例,患者的年龄为25-35岁,平均年龄为(30.25±2.17)岁;观察组男性患者有10例,女性患者有10例,临床患者的年龄为24-36岁,平均年龄为(30.84±2.62)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分析无差异性,可以对比。
         纳入标准[2]:(1)均符合心脏介入治疗的诊断标准;(2)入院前未接受任何的治疗;(3)患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随机分组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排除标准[3]:(1)患有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2)合并全身感染者;(3)非自愿参与,或数据丢失者。(3)患有凝血功能障碍,全身红肿免疫性疾病。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措施。
  观察组:在手术之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卧床排尿练习,直到患者可以顺利排尿,在术后回到病房之内也要叮嘱患者按时排尿,在此期间医护人员要耐心的向患者进行解释,将患者的压力和焦虑都消除,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其他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体位,以此来减低出现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经过心脏介入治疗后是不用采取强化抗凝,在术后需要按照主治医生的指导从平躺改变成侧卧的姿势。在运送患者的同时不可以太快,要确保患者不能出现碰撞,并且对患者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可以配合自己,在手术治疗的期间,可以让患者调整自己舒服的体位,尽可能的过少暴露患者的身体,护理人员要全程保持微笑和温柔的语气,以此可以让患者找到安全感。患者在术后的一天后可以下床活动,医护人员需要按照患者的意愿进行拔管,因此,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卧床的时间。在术后2小时之后,医护人员要实用热毛巾放在患者膀胱的部位,并且动作要轻柔,这样操作可以帮助患者膀胱收缩。
1.3观察指标
         判定疗效的标准如下[4]: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且心功能提高2级,判定治疗效果为显效;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提高1级判定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较治疗前相比心功能和临床症状均无明显变化,判定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中患者的资料和组间对比数据均纳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中,组间对比中涉及的计数型指标()均用n/%表示,卡方检验;涉及的计量型资料()用(±s)的形式表示,t检验,以统计值P<0.05说明组间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 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之间的术后恢复情况
  数据分析很显著,对照组术后身体恢复效果要低于观察组,其数据有差异性。详情见以下表1。
         表1 对比2组患者之间的术后身体变化[n(%)]

3讨论
  心脏介入手术主要是针对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的治疗方案,近些年来随着该疾病的患者数量逐年递增,心脏介入手术也在普遍应用,但手术之后会留下一定的创伤,然而患者内心的恐惧程度不同,这些因素都不利于预后。心脏介入治疗是目前我国临床中常用的手术方案,该手术具备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但患者还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心脏介入治疗主要是可以借用医学影像机器将导管导丝引入到体内治疗的形式,虽然整体的治疗技术还不够完全成熟,但在治疗期间还是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心理,避免过度的紧张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针对经过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后,对患者也需要采取相关的干预措施,以此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的内容如下:环境护理:为患者安顿好手术室内的环境,确保手术环境的整洁性,保证患者可以进入到手术室后可以放轻松,此外,在手术过程当中,优于患者是实施局部麻醉,头脑清楚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的情况,此外,临床的主治医生在和患者沟通时,可以应用简单的语言对患者讲述手术的顺利。术后护理:在手术完成之后,要告知患者适当的肢体运动,鼓励患者每天清晨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良好的饮食习惯,告诉患者多喝水,这样可以促进体内的毒素快速排放,此外,增加拔管和排尿的护理,避免患者出现术后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前程.压力导丝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6,37(3):243-247.
[2]孙天强.养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3]刘晋丽.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观察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2):214-215.
[4]梁鸿彬.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临界病变中的应用[D].广东:南方医科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