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0/3/25   来源:《未来教育家》2020年第01期   作者:程壮东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可激发学习兴趣,可拓宽学生视野,可培养审美情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和有兴趣的同行们一起探索。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京南镇高稳小学    邮编5431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科书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把声、像、图、文、情境与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突破教学重难点,拓宽视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教学质量等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主体作用、阅读水平、

       多媒体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科学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极大的丰富了教育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部分教师不可避免地进入电教误区,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几点认识,以便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手段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的课堂教学传统中,教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朗读的教学还不尽人意,许多时候,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学主体水平的高下。多媒体教学制作时,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能够很好的把握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能把握的非常到位。同时,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与进来,可以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到情景氛围之中,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基调。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后,可直观形象,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多媒体入驻课堂,与语文教学整合,彻底改变了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化枯燥为生动,化乏味为趣味,丰富了学生的视角感知,增强了直观感受,让学生主动、轻松地学习知识。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把这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创新方式唤醒学生,从传统接收学习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具有自主意识的主体,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而作为教师,我们的作用就是要推动学生发展,而不是越俎代疱,替他发展,更多地去承担组织者和引导者角色,而不是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基础上的专断的权威。特别是网络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语文优质学习资源全覆盖的当下,形象友好的人机交互链接,鲜活多变的认知材料,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讲解,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学习主体精神,使他们具有对信息进行自我选择的能力和方法,不再是简单的“内存”和“复制”,是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者。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更好的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精髓。再谈《台湾的蝴蝶谷》一课中,“每逢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一句中,蝴蝶飞行的一系列动词特别精确。如果只通过教师凭空讲述这些动词如何精确,似乎很难让二年级的学生接受。所以,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指导学生观察蝴蝶飞行的过程,启发学生思考、比较飞行时在不同地方的细微差别,从而让学生理解、区分这些动词。帮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之妙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语文教材中涉及内容比较多,知识也比较广泛,可以说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课文中的许多人物故事、科学知识、自然现象对小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运用信息技术来展开教学。信息技术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景中,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在教学《问银河》一课时,课文中出现的“伸着大鼻子的货轮”、“斜拉桥”、“葛洲坝水力发电站”、“拦河大坝”这些事物都是学生从没见过的,严重阻碍了学生的阅读。为了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些事物的特点、作用,我就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在课堂上,给他们呈现出一幅幅图片以及它们的特点、用途,这样学生先前遇到的困难就能迎刃而解了,阅读起来也比较顺利,而且在阅读的同时,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可激发学习兴趣,可拓宽学生视野,可培养审美情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和有兴趣的同行们一起探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