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414000)
摘要:小奏鸣曲是钢琴教材中的必修科目,二百多年来,他们从创作者的手中传向世界各角落,喜爱它的人们不在少数,一般人心目中认同小奏鸣曲作为敲门砖的身份,从它的学习中得以延伸至古典音乐中心的奏鸣曲,反而遗忘了它价值上的意义与内涵。同奏鸣曲一样,小奏鸣曲不但通过了时代的考验而留存下来,其艺术价值也绝不输于任何一首较大的作品,它的结构也许精简、和声也许平实,然而,它毕竟是大师们的心血结晶,我们没理由忽视它。
关键词:小奏鸣曲;克莱门第
(一)小奏鸣曲的来源与意义
古典时期小奏鸣曲的兴起,受到几项重要因素的影响,其一,则与当时键盘乐器的演进与发展。从巴洛克时期大键琴与古钢琴各自的生存空间,到钢琴的不断进步,改良、成为独奏乐器的主流,因而激起作曲家的欲望,使古典时期以后进入钢琴发展史的重要一页。其二,古典时期的曲式与发展,也与小奏鸣曲的出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典时期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奏鸣曲的建立与发展,完美的形式组成了奏鸣曲,也同样地成为小奏鸣曲的模式。其三,小奏鸣曲本身的存在,是因应了教育与训练的目标。非但在技巧上与某个特殊年龄、阶层的学习者加以调适,将音乐美感的表达方式具体而微地呈现在较小的曲式中,以供学习者能轻易的掌握与体会。小奏鸣曲,按照字面意思的解释是指短小简易或分量较轻的奏鸣曲。它盛行于古典时期晚期,多为钢琴独奏,也有时加入小提琴的伴奏。小奏鸣曲形成的原因不外乎:(一)作曲家入门的习作。一些编号较早的作品,在名义上并没有冠上小奏鸣曲,但是很显然的由于形式上缺乏充分的开展,调性与主题的配合,都仅够得上是个雏形的奏鸣曲或更不完整,因此海顿的XVI:8,以及贝多芬的Op.79等均可称之为小奏鸣曲。(二)这是大半小奏鸣曲形成的原因:为了教学之用。有了乐器,就需要教师的指导,而教师们更需要充分的教材以应教学之需,在这种情形下,克莱门第、库劳、杜塞克乃至于海顿、莫扎特等,接二连三地创造出一篇篇优雅动人,简单易学的小奏鸣曲。
小奏鸣曲的曲式与奏鸣曲相同,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发展部短小,或甚至被省略,在调性上则依照主调与属调的关系,发展得相当严谨。第二乐章,慢板。往往使用明显而强烈的节奏,或抒情的旋律,将第一乐章庄严的气氛加以缓和。第三乐章,有不少小奏鸣曲仅有两个乐章,若有第三个乐章时,则多半采用回旋曲或小步舞曲的形式,曲调上以柔和流畅居多。小奏鸣曲的和声由于音域受限的关系,不如奏鸣曲来得壮大厚重,也正因为和声狭窄的写法,带给人不少甜美亲切的形象。至于旋律方面,没有太远的大跳,及相当良好的指法,都能有效提升学习者欣赏的能力,的确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小奏鸣曲到了浪漫派时,仅有德弗亚克、西贝柳丝、等作曲家为它点缀了一、二页历史,直至近代,才在拉威尔、布松尼,巴托克、普罗科菲夫等人的努力下,稍有起色,然而此时的小奏鸣曲,却又失去当初为爱乐者练习的本意,而成为大师们笔下的表现工具,辉煌的小奏鸣曲时代,也随着音乐舞台上聚光灯的转移,而逐渐地黯淡消逝了。
(二)穆齐奥·克莱门第的作品风格简析
穆齐奥·克莱门第在钢琴艺术史上,创立真正钢琴演奏风格的是意大利作曲家、演奏家兼教育家。他享有“近代钢琴演奏之父”的盛名。
克莱门第的作品,与其卓越的演奏技巧一样,在舞台上为钢琴的表现首开先河。所作的强大有力,和声多变的奏鸣曲,为贝多芬极其追随者提供了学习的模范,这种扩张与戏剧化的键盘音乐成为十九世纪奏鸣曲的典型。
在技巧方面:颤音是克莱门第相当喜用的一项装饰音,无论是三度或八度的颤音,都广泛地出现在各个奏鸣曲的乐章中,左手颤音又比右手为多,我们可以想象在早期钢琴厚重多泛音的音乐中,使用颤音所能造成的戏剧性效果。比如Op.36,No.4第一乐章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左手伴奏部分的颤音推动着右手延绵的上行音型,逐渐走向乐句的高潮,或以不同的音程,配合着和弦的进行,架构起颤音式的伴奏形态,此时的颤音,几乎完全失去装饰音的意义,而成为单纯的伴奏音型了。右手的颤音虽然不多,但是也有相当宏伟的效果,这种以装饰音作为曲调的一部分,或借以连成乐曲高潮的手法,使得克莱门第的作品中,这样的手法已被运用的更为成熟,效果也更为华丽,然而在十八世纪末,克莱门第的写法,应称之为一种创新。
双重音的运用,是克莱门第作品中相当重要的技巧。从单纯的三度重音,到复杂多变的音程所组成的连续和弦式的重音,巧妙而合适地连接起前后段落,连到乐曲庞大的高潮。值得注意的是,在伴奏双重音的乐句时,乐曲往往以断奏标明其弹奏的方式,事实上对于这种双重音反复的乐句,以不连接的方式来弹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然而太突出及过分强调跳音的弹法,反而会破坏了乐句的整体性与速度强度的控制。
震音,在克莱门第的音乐中,常以亢长的形式出现,其长度多达六小节,而且往往安置于主题在线之前的装饰乐段,或结尾的尾奏中,以强调乐段的高潮与发展,它所带来的戏剧效果是不容置疑的。
曲式方面:克莱门第的小奏鸣曲,使用多种不同的曲式,其中的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第一乐章多半为快速的奏鸣曲式,雄伟的气势在有精神的伴奏指引下,充分显露了古罗马帝国之风的名族传统。八度音与各种装饰音的运用,突出了克莱门第作品的特殊风格,他的旋律生动活泼,设计精巧且易于弹奏,和声严谨,使小手的弹奏者也能获得相当大的成就感,尤其是伴奏音型的应用与变化,令人得以轻易的辨认出这位钢琴家克莱门第擅用圆滑与断奏对比的节奏,他灵巧的写法不但对于技巧的磨练甚有帮助,也为弹奏者奠定了来日扎实的奏鸣曲基础。唯一可挑剔的是,由于曲子华丽堂皇的特质,并没有能强调情感上深刻的表现,这或许是克莱门第一生顺利的写照,也留给贝多芬一片思考创作的空间。
(三)小奏鸣曲在钢琴发展史中的教学意义
小奏鸣曲可以有效训练连奏、小连音线、断奏。在小奏鸣曲中经常会出现两种连音的方式,连奏与小连音线。虽然较为相似,但也有一些区别。连奏是将一些音符连贯、圆润的弹奏出,构成一个乐句。连音的触键方式不是爆发式的快速弹奏。是熟练的缓慢触键。这种缓慢不是软绵绵的那种,而是训练有素的那种。其关键在于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保持手指平直,用手指的指面部位柔软的触键。这样的触键方式是能弹奏出柔和的富有歌唱性的声音。小连音线,又称之为圆滑奏法,简单来说是需要用指尖和手腕共同配合完成,以圆滑、连贯的方式演奏2到4个用连音线连起来的音符。小连音线经常会与跳音一同出现,所以其奏法技巧是第一个音稍加以强调,力量稍微大一些,后面的音尽量柔和轻巧些,有情感的进行,如果是后面的音值较短,就需要指尖稍微快速的离开。
关于断奏,不止小奏鸣曲中有出现,在其他体裁也有,但是因为小奏鸣曲快板和慢板的交替进行,和一些连奏、小连音的出现,则对比凸显出断奏和跳音的明显特征。断奏是一种演奏含义,包括有跳音、顿音等演奏方式。断奏的使用可以增加乐曲的整体形象感,使风格上更加明亮、活泼、愉快。这样的演奏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音乐表现力。
钢琴小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具有非常高的比重,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使钢琴学习者更加全面的接触钢琴演奏,并且感受和学会钢琴演奏艺术。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2月
[2]叶松荣.西方音乐史[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梅明慧.小奏鸣曲的研究.中国音乐出版社,200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