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信息技术课堂“中间沉默层”策略初探 陈圣

发表时间:2020/3/26   来源:《知识-力量》2020年1月1期   作者:陈圣
[导读] 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都存在这么一类学生,他们既不像优秀生那样出类拔萃,也不像学困生那样顽皮捣蛋。上课的时候他们虽然能认真听讲,但从不主动参与到课堂,只是在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红垦学校,311215)
摘要: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都存在这么一类学生,他们既不像优秀生那样出类拔萃,也不像学困生那样顽皮捣蛋。上课的时候他们虽然能认真听讲,但从不主动参与到课堂,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他们被形象地称为“中间沉默层”。笔者近年来通过观察发现“中间沉默层”在课堂中广泛存在且教师对“中间沉默层”的忽视状况令人担忧。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间层;策略

 
        一、现状直击
        【课堂例举】浙江省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二课《装扮桌面》课堂片段:
        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教师机桌面和学生平常见到的桌面,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问题抛出,部分学生高高举起了手,随后老师指名了三位同学回答,接着就匆匆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细看导入环节,全班竟有50%左右的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到课堂导入中来。笔者课后了解了部分同学的想法,有同学认为老师讲的速度太快了,根本没有反应过来;有同学也发现了不同点,但是不敢举手回答;也有同学说,老师上课的内容他根本没有兴趣,上信息技术课唯一牵挂的就是上网玩某某小游戏。
        审视课堂,诸如以上场景不胜枚举。
        二、成因分析
        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然而,面对信息技术课堂中人数如此庞大的“中间沉默层”,我们不禁在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学生的集体沉默,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师对沉默学生的不闻不问?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原因。长期以来,信息技术教师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思想,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
        2.学生受到成长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由于信息技术受到学校条件,特别是家庭条件的影响,使得学生的起点不一。
        3.这一群体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中间沉默层”虽然学习还算认真,但很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的求知欲、学习欲因此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而甘心居于中游。
        三、问题解决策略
        (一)“三管齐下”激活策略的构建
        信息技术课堂“中间沉默层”的激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由此,为探寻更适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笔者提出“培养树信——激趣燃情——引导善学”三管齐下的信息技术课堂“中间沉默层”激活策略,以此更好促进全体学生对课堂的广泛参与。
        具体的来说如下:
 
        (二)“三管齐下”激活策略的实践
        1.培养树信——多种渠道,树立自信心
        (1)榜样引路,认识自我
        笔者充分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又崇拜英雄的特点,选取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事例介绍给学生;也举一些虽然有优越的天赋条件和良好的成才环境,但由于自信心不足而导致自己打败自己的反面事例,来证明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事例举】中国互联网商务第一人——马云。他曾说:“我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你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从小,马云功课就不好,数学考过1分。只有英语特别好,原因竟然是:“爸爸骂我,我就用英语还口,他听不懂,挺过瘾,就学上了,越学越带劲。” 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数学31分。高考数学21分。高考失败,弱小的马云做起踩三轮车的工作。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互联网商务从零起步,一步一滑,现在竟然成了身家数十亿的大亨。
        (2)展现自我,体验成功
        【课例例举】课程中Powerpoint使用方法的学习,其实并不纯粹是为了学习软件的使用,教师教学生一种软件,为的是利用这个软件来帮助学生,培养学生一种使用软件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做PPT来展示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书,或者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介绍自己的家庭。如是做,学生就能把自己展现在更多人的面前。
        (3)挑战自我,显示才能
        教师要努力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营造出争相为课堂出谋划策,服务全班的意识。
        【课例例举】浙教版第五册《宣传杭州》的幻灯片制作章节,教师在大家熟练掌握软件基本操作的基础上顺势延伸了教材,提出“请到我们家乡来做客”(因为班级中将近半数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特别是非本地学生的信息技术底子都比较差,学习习惯也欠佳,当然也是“中间沉默层”的主力军。)的系列幻灯片制作宣传。
        2.激趣燃情——恰当切入,激活主动性
        “中间沉默层”这类学生普遍存在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课堂上既不会表现自己,也不可能得到老师表扬和批评,缺少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愿望,对自身的能力认识不充分。
        (1)营造环境,改变角色
        【方案例举】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学生的座位作如下细致安排:
 
        四名同学为一组,将学生的座位摆成椭圆形,组内配1名优等生、2名成绩相当的“中间沉默层”、1名学困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在帮助“学困生”中成长,在竞争“同等生”中超越,在借鉴“优等生”中提高。
        (2)激励赏识,取得进步
        教师学会欣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该对“中间沉默层”给予特别的关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就立即在全班同学或私下里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被认可。
        (3)分层评估,享受成功
        由于受家庭经济、教育、智力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需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学困生所要关注的是能在别人的帮助下基本完成作品,对作品的要求低,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体现人文关怀。
        分层评估,促使教师的评价方式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向学生自身纵向比较的转变,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不是着眼于与同学之间相互不健康竞争。从而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成功。
        3.引导善学——适时点拨,拓展生成
        “中间沉默层”相对于优等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学习不够稳定,思维不够灵活,不能举一反三。具体反映到课堂中,有时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思维受阻无法畅通,导致学习兴趣不强。所以教师要特别注重对“中间沉默层”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内驱力,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笔者认为:
        (1)思维受阻处,点一盏灯
        【课例例举】浙教版六年级上册《走进计算机》一课,学生对于硬盘、内存容量大小的概念不清。笔者在上课时,黑板上画了一个n*n的方阵,假设一个小方格能存储512个汉字,学生通过对小方格数量的确认及存储汉字的计数,很容易理解了硬盘的容量大小问题。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就应该将一些标准化的、程式化的、复杂化的问题转换为浅显的、通俗的、学生耳闻目见的问题来加以讲解。这样,课堂沉寂的现象必然会被打破,方能演绎出一篇和谐的乐章。
        (2)思维空白处,搭一架梯
        在教学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出示一项任务,少数几个优等生便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去分解、去实践,而对于大多数中等生或是叹息,或是沉默,或是挖空心思,或是无从着手……
        【课例例举】浙教版四年级下《第15课  设计标志》。从教材内容来看,这一课关键在于第一部分的内容,即“设计标志”。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代表一定意义的标志,这是难度相当大的事。如果教师不引导好,不搭好梯,恐怕学生很难有自己的思路。
        笔者在教学中,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大量不同类型、不同场合的标志,进而提出了“简、意、美、奇”的标志设计要求,即标志要求简单、富含意义、要美观,而且要与众不同。
        接着,让大家思考班级的目标是什么,主要的特色是什么,用怎样一种简单的图示来表达这一特点?
        (3)思维错误处,撒一片爱
        笔者曾对本校三——六年级241人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出过错。一旦出错,学生就会担心被训斥、被嘲笑,就会沮丧而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试想一下,作为课堂的“中间沉默层”,在训斥、嘲笑声中,体验到的是什么?
        四、成效分析
        1.教师自身素质逐步完善。教师基本具备与学生的访谈、观察分析学生的优缺点、注重心理换位理解学生的能力,同时教师学会了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2.建立和发展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清楚地知道:平时对学生的态度,会延伸到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由衷地对教师充满敬意,这样,他们会对教师充满信任,表现在课堂上会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中间沉默层”积极参与课堂的前提。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3.营造出了“合作、竞争,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们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团体协作意识,同学间互帮互学,在集体中获得力量,走向成功;在竞争中,你追我赶,最终共同进步。
        4.信息技术课堂效能达到了空前的最大化。笔者践行的有效激活“中间沉默层”的策略成为了教学效能最大化的突破口。教学效能的最优化离不开学生参与的最广化,学生参与的最广化离不开“中间沉默层”的激活化。
参考文献
[1]邵晓燕,激活“中间沉默层”实现班级整体优化,湖北教育
[2]王勇,学生课堂沉默的分类与引导策略,上海教育科研
[3]杨光晖,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上海辞书出版社
[4]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