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保理念的垃圾分类模式探索及普及性策略研究 苟振宇

发表时间:2020/3/26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1期   作者:苟振宇
[导读]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规定将垃圾分类储藏,投放或者搬运,从而转变为另外一种资源的行为活动。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而垃圾的处理大多数是填埋和焚烧,这又对环境带来新的二次污染。而除了几个重点城市以外,其他二线三线城市及乡镇农村的居民对垃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大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W(B)2019111 项目名称:基于环保理念的垃圾分类模式探索及普及性策略研究
摘要:垃圾分类是指按照规定将垃圾分类储藏,投放或者搬运,从而转变为另外一种资源的行为活动。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而垃圾的处理大多数是填埋和焚烧,这又对环境带来新的二次污染。而除了几个重点城市以外,其他二线三线城市及乡镇农村的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识都不是很了解,只是将垃圾分类作为一种公式化的概念。所以,如何建立以“环保理念”为基础的垃圾分类模式以及怎样将其大范围普及就成了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垃圾分类模式;环保理念;普及

 
       引言
       垃圾分类是近代以来世界都不可忽视的命题。在国外垃圾分类一词源于欧洲,后来慢慢传至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而中国也在很早之前就提出了垃圾分类的概念。垃圾分类的益处也不仅仅在于节约资源,更能改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但垃圾分类也会带来其他方面的污染。我国的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和焚烧方式。由于以往我们几乎都是以“资源化优先”的模式去进行垃圾分类,所以导致对地下水、土壤和空气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这又违背了最初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不是将垃圾不计代价的销毁,从而达到资源利用最高化,而是减少垃圾对我们赖以生存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所以我们应该将垃圾分类的重点放在‘环保理念’上来。而中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国民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垃圾分类的普及率,我们应该从改变国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上抓起,从根源上改变问题。
       一、垃圾分类的发展历史  
       (一)国内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垃圾分类的国家之一。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1957年,北京市率先提出。当日《北京日报》的头版头条刊登了《垃圾要分类收集》一文,呼吁北京居民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2000年4月,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了“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公众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的情况下,以适当的时间,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非常必要”。随后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桂林等八个城市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各个城市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予以配合。所以我国垃圾分类经历了开始(20世纪90年代)、试点探索(2000~2015年)和快速发展(2016年至今)3个阶段.。其中2000—2007年开始以八大城市为试点城市,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二)国外
       在国外,无论是基本理论还是相关研究和全方位的普及应用,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都是优先于发展中国家的。他们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提出的是《垃圾处理法》。对垃圾的处理是在最原始的方法上。到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时期,提出了《垃圾排放法》通过垃圾减量等方法进行。九十年代以后,循环经济垃圾法开始在各种法律法规的颁布下普及和实施。
       二、国内垃圾分类的现状
(一)缺乏一个完善地分类回收系统模式。
       虽然针对垃圾分类回收,国家在2017年3月颁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先行在部分地区强制实施垃圾分类,到2020年,使得垃圾在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下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但目前仍无法得到普遍实施,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处理垃圾采取填埋或焚烧的方式,这种方式不止成本高、污染环境,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土壤,进而影响水质等。
(二)大众普及率低
       人们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非常淡薄。

目前只有部分城市对垃圾进行了分类处理,而其他二三线城市及农村的居民很少有准确知道垃圾分类知识的,没有系统的分化。正常来说垃圾的分类应该按照由各户自行分好,然后政府派专人负责清运和二次分类,最后对各类垃圾进行处理的方式进行。但是从第一步骤开始我们就存在问题,居民不清楚各类垃圾所包括的内容,更不用提带着环保理念去进行垃圾分类。
(三)国民素质保不高
       就客观而言,我国国民素质还是有待提高的,在三四线城市中随手扔垃圾的现象虽然不普遍,但不可否认还是存在的,有部分大众对垃圾分类的不重视,觉得垃圾分类不重要,在意识拒绝自主学习垃圾分类。
       三、垃圾分类的模式
(一)现状
       由于填埋和焚烧等处理方式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导致垃圾分类的最终效果不甚明显。一个市的一日垃圾是达到上吨的,如果大多采用填埋和焚烧,既不经济也不环保,会让垃圾围城,垃圾填满地的现象日益严重。最终甚至对环境造成更甚的危害。
(二)提出
       垃圾分类收集,如何循环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基于环保理念的垃圾分类模式就减少了对垃圾最原始的处理方式,是以一种新的有效的方式方法去进行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从而达到真正保护环境的目的。
(三)基于环保理念的垃圾分类模式
       现在我们站在以上研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此次研究的课题内容:基于环保理念的垃圾分类模式的探索及普及性策略研究。将垃圾分类的基点立足于环境保护之上,改变垃圾分类的最初模式,把垃圾污染改变为“垃圾环保”,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改变垃圾的属性。
       利用先进的技术,将废弃物再生为生活需求品;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可以利用技术将其转化为衣服,这一技术经开始慢慢成熟,据调查,一条裙子等于百分之三十的海洋垃圾加百分之七十的塑料瓶,其原理就是将塑料的涤纶回收来做衣服。就是指从海岸线回收的废旧塑料制成的再生聚酯。
       四、垃圾分类模式的普及策略
(一)加大科研投资
              5G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它会为我们带来垃圾回收高效运转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普及到每个地方。同时,利用自动识别人脸技术,做到奖罚分明。
(二)利用人力资源
       现在网上有许多app以及小程序是关于交公众如何垃圾分类的,但是当我们展开实地调查时发现,游戏的普及率其实并不高,很少由大众会出于自觉的心理去学习,这主要是大家的环保意识不是很高,大众只是将垃圾分类当成一个程式化的任务去完成,对此,政府应该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就要抓其根源。可以培训高校大学生,让他们在课余时期去系统的教大众如何环保的垃圾分类。加大宣传力度,让大众更加切身体会和理解环境对于我们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五、结语  
       环保,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将垃圾分类立足于环保理念之上,是将资源优先化转变为环境优先化,更好的辅助垃圾分类的进程,利用高校大学生去普及这种模式,不仅是优化社会资源,更会锻炼大学生的社交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海莹.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特点及开展垃圾分类的建议[J].环境卫生工程,2008,16(2):35-37.
[2]李海波.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研究[J].绿色科技,2012(8):169-170..

作者简介:苟振宇(2000.03-),女,甘肃省人,学历:本科,专业:环境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