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实施成本领先战略

发表时间:2020/3/26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1期   作者:曹建磊
[导读]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要争得充分的发展空间,就要达到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的利润水平,影响企业利润的首要因素就是企业的成本,这就使得企业要想领先于市场就要考虑从成本入手,实行成本领先战略。本文就企
(天津银龙预应力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要争得充分的发展空间,就要达到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的利润水平,影响企业利润的首要因素就是企业的成本,这就使得企业要想领先于市场就要考虑从成本入手,实行成本领先战略。本文就企业应如何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成本领先;战略;竞争

 
        一.成本领先战略的概述
       1.1成本领先战略的含义
       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认为有三种能够带来成功机会的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集中化战略。在这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中,成本领先战略是构建竞争优势的基础。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降低成本,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广告等领域,使本企业的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达到全行业最低,以构建竞争优势的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建立在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理论基础之上的,首先是规模效益,当生产规律不断扩大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会随之不断降低,从而使企业获得由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其次是经验效益,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人们的生产与管理的技术与经验水平不断提高,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为企业带来效益。
       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之一。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企业产品成本处于同行业的领先水平,并以低成本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获取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它是企业为了成为行业中的低成本生产者,以期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而采取的战略决策。低成本战略的形式有: 例如,简化产品,改进设计,节约原材料,降低工资费用,实行生产革新和自动化,降低管理费用等等。企业采用这种战略,可以很好的防御行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获得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
       1.2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重要性
       成本领先战略不同于差别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许多人将成本领先战略等同于差别化的战略。其实不然,差别化战略是企业创造独一无二且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顾客的需求,避开激烈的价格竞争。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企业无论采取这两种战略的任何一种,都要求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同时为企业获得超额回报。集中化战略是企业在详细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选定一个特定目标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市场地位。与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不同的是,集中化战略不是面向整个产业,而是围绕产业中的一个特定的目标开展经营和服务。采用集中化战略的逻辑依据是: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为狭隘顾客群体服务,即企业可以通过成本领先或差异化战略更好地满足其特定目标的需要。从总体市场看,也许集中化战略并未取得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优势,但它确实在较窄的市场范围内取得了上述一种或两种优势地位。迈克尔·波特认为,这三种战略是每一个企业必须明确的,因为徘徊其间的企业处于极其糟糕的战略地位,几乎注定是低利润的。因此企业必须做出一种根本性战略决策。
       二.成本领先战略在企业中的实施
       2.1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分析
       企业基本上了解了与竞争对手的成本差异,要想获得成本优势通常有两种主要方法,一种是挖掘企业成本驱动因素;另一种是优化企业价值链。
       一、挖掘成本驱动因素
       所谓成本动因是指引起产品成本发生变动的原因,即成本的诱致因素。它包括围绕企业的作业概念展开的微观层次上的执行性成本动因和决定企业整体成本定位的结构性成本动因。成本动因分析首先要尽可能把成本动因与特定价值作业之间的关系量化,并识别成本动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对成本动因进行战略上的权衡与控制;其次要从战略上分析、查找、控制一切可能引起成本变动的因素,从战略上考虑成本管理,以控制日常生产经营中大量潜在的问题。
       1.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包括对每项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的分析。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贡献于最终产品的方式和原因,分析作业动因与最终产出的联系,可以用来判断作业的增值性,对于非增值作业要进行严格地控制甚至删除。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是把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的基本依据,如购货作业的资源动因是从事这一活动的职工人数。控制资源动因,有利于改进和提高作业效率。
       2.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大部分企业成本在其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展开之前就已经被确定,这部分成本的影响因素称之为结构性成本动因。迈克尔·波特综合了影响企业价值活动的10种结构性成本动因,分别是:规模经济、学习、生产能力利用模式、联系、相互关系、整合、时机选择、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机构因素。结构性成本动因是从深层次上来影响企业的成本地位。这部分成本动因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对其控制要做一个长远的规划。
       3.成本动因的相互作用 若干个成本动因常常相互作用以决定一类价值活动的成本。这种相互作用可能是相互加强的,也可能是相互对抗的。因此,企业还应重视分析各成本动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避免成本动因间的相互抵触,并充分利用成本动因间相互加强的效果来获得持久竞争优势。
       2.2实现产品大批量生产
       企业生产几种产品,但不是同时生产这几种产品,而是一次一种分批次批量生产的一种企业生产组织方式。批量是指企业(或车间)在一定时期内,一次出产的、在质量、结构和制造方法上完全相同产品(或零部件)的数量。具有多品种加工能力,成批轮番加工制造产品的生产类型,其批量大小不一,一般同时采用专用设备及通用设备进行生产,按每种产品每次投入生产的数量,分为大批量生产、中批量生产和小批量生产三种。


       一种生产方法,指不考虑实际的需求,而大批量的生产,导致半产品堆积在下一个生产工序,造成大量库存(包括在制品与成品)。
       正确选择批量大小和合理确定批量的间隔生产期,对提高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十分重要大批量生产比小批量生产可以节约原材物料,减少机器设备和工夹具的更换时间,可以大批购进原材料:工人能够比较长期地从事一种作业,易于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因而劳动生产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但是,批量并不是越大越好。如果批量过大,会造成生产周期长,原材料、半成品存储量过多,从而要占用较多的资金和较大的生产面积,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要经济合理地组织批量生产,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市场预测、产品成本、机器设备利用状况等多种因素,确定合适的批量生产,确定批量生产的方法很多,最主要、最常用的有:最小批量法、经济批量法和间隔生产周期法三种。
       2.3做好供应商营销,搞好协调与配合
       供应商营销,也就是与上游供应商(如原材料、能源、零配件等)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亲密合作关系,以便获得廉价、稳定的上游资源,并能影响和控制供应商,对竞争对手建立起资源性壁垒。要获得廉价的上游资源,规模生产带来的规模采购无疑会削弱供应商的讨价能力。同时建立采购比价系统,增大采购透明度,以及库存及采购的计算机模型化管理则可从内部管理环节降低采购成本。
       2.4塑造企业成本文化,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追求成本领先的企业应着力塑造一种注重细节,精打细算,严格管理,以成本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抓外部成本的同时抓好内部成本;把握好战略性成本的同时把握好作业成本;注重短期成本的同时更要注重长期成本。要使“降低成本”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一切行动和措施都应体现这个核心。
       几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企业纷纷提升内部软实力,塑造能体现共同价值观、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内外兼修,提高竞争优势。根据市场经济和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要突出把握以人才为保证、以市场为先导、以技术为支撑、以管理为长效。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费用;稳定、提高营销能力,千方百计提高市场份额;稳定、提高管理水平,千方百计拓宽创新思路;稳定、提高员工素质,千方百计提升公司形象。继续朝着规模领先、技术先进、队伍优秀、管理一流、执行有力、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国际性企业集团迈进。其中“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费用”,成为实行成本领先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成本领先战略是一个宽泛、宏观的战略目标,具体落实开展需要每个双箭人的共同努力,形成共同价值观,塑造出企业成本文化,并把它融入双箭企业文化中,促进双箭企业文化新的发展。
       2.5.加强生产技术创新,实现生产设备的现代化
       技术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进行重新组合,以建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生产体系,获得更大利润的过程。它说明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是技术进步的核心。要使企业走出困境,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前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使企业为社会创造出更好更优质的产品,进入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生产力诸要素中,首先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导致资本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效益的决定性指标。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实质是节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所获得的社会产品增长份额越大,那么物质的劳动消费的利用率就越高,加速经济增长的潜力就越大。劳动生产率、基金产值率和材料消耗率,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生产效益的变化,在这一指标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是效益增长的标志。由此可见,提高劳动生产率仍是我国当前乃至我司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快慢,决定着基金产值率提高及材料消耗率降低的速度。长时期内,技术创新引起效益的提高,首先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直接影响着基金产值率及材料消耗指标好坏。同时,劳动生产率的迅猛上升,会促使基金产值率提高及材料消耗率下降。
       技术创新可使不同规模的生产体制都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促进了企业发展及竞争力,而企业发展及竞争力又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推动力,实践证明,技术创新可使不同规模的生产体制都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技术创新会使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率。其次,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规模经济不总是适合的。而在总量上却是大量生产,能与规模经济一样,实现低成本,低售价,使商品具有多样化、高性能、多功能的特色,这样就必然会增加需求扩大市场,从而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同时也赢得了高劳动生产率。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属性是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事情都离不开竞争,社会、企业、人才无一例外。竞争主要表现在两个概念上,一是时间概念,就是速度、时机;二是空间概念,即市场占有问题。抢时间、比速度,占领市场。所有这些都将依靠企业的发展,创造出的高效益得以支撑。国际竞争是成本、价格竞争,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高效益,才能有高的市场占有率。英国曾经是工业革命的发祥地,19世纪中叶以后,英国成了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美称。英国工业所以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与英国当时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有关。20世纪初,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美国和德国实现了本国的工业革命,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建造的机器设备已经陈旧,还误认为技术创新是外生变量,没有去推进新的一轮创新,结果从此丧失了“世界工厂”的经济强国地位,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
参考文献
[1]邓桂清:成本领先战略在企业竞争策略中的地位[J].经济师,2017  [2]夏宽云:战略成本管理[M]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8  [3]何鹏等:成本领先战略还在被误解[J].经济管理者,2014  [4]于坤章.论企业差异化战略[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7.

作者简介:曹建磊(1986.12-),男,2015年本科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吉林省大安市人,现居天津,在职研究生,专业:企业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