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五小学,浙江省 杭州市 310000)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投入以及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适应教学模式的变化,并且及时的就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变化做出总结,基于教育心理学理论学习运用激励教育提升教学质量以及课堂的活跃程度。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小学教学的实际就激励教育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用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旨在促进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帮助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心理学;激励教育;新课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教师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在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明显区别的激励教育模式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运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促使个体的智力、才干、创造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因此在进行鼓励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加强对学生的教学引导并且为学生拓展学习交流的渠道[1]。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新课标教学大纲,按照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1.激励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1.1全面提升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学习阶段,小学生年龄小,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差,属于兴趣导向型的学习阶段,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想方设法提升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从使得教学效果有所提升。这样做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结果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非智力因素,诸如情绪、态度、兴趣、动机的影响。在进行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制定奖惩制度,一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来说可以对表现积极的学生予以鼓励,对不积极不主动的学生适当的批评。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成了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成效。
1.2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单向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双向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行为与其结果互为因果,一定的行为引起相应的结果,而结果的反馈则可影响以后的行为。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原有的以教师教授课程为主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主动说出自己对于教学内容的看法,敢于对老师讲述的观点进行质疑。在发生学生质疑教师观点时,教师应当对敢于发出质疑声音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此促进其他学生的质疑行为。从教学形式上来看,教师可以引入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2]。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推理法进行论证式的学习,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假设、观察、分析、结论式的有逻辑顺序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多重努力之下,学生不仅能够勇敢的迈出质疑的第一步,还能够通过观察、分析等方式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3语文思维的培养
长期以来小学的语文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述为主要内容,学生对教师教授的知识点进行理解性的记忆,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养成了依赖式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差,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意识匮乏。激励式教育方法的引入,使得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的选择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欲的方式。这样做不仅能够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培养语文思维。
2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激励教育
2.1激励教育氛围的营造
心理学家赞德研究表明人们的成就动机随着社会身份的变化而改变,在合适的关系和情况下人们能够被诱发出高成就动机和相应的行为模式。差生或者后进生的标签一旦贴到某学生身上,将会使他陷入自暴自弃的消沉情绪之中,进而影响其成就动机水平。如何有效开展激励教育语文教学,值得引起教师的思考。首先,教师不仅要想到如何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还应当考虑外在的环境烘托,结合实际情况对课堂活动进行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学科,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教师应当全面的对教材进行学习,熟悉教材的内容,并且结合当前的热点内容,充实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符合时代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而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其次,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全面了解要教授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关心的话题,潜移默化的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运用熟悉的情景,让学生获得知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强对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营造一个视觉效果更加清晰的教学场景,便于引发学生的思考。
举例来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在教室内设置图书角并且在图书角的上方布置激励学生进行学习的标语,还可以通过排值日的方式安排学生轮流对图书角的标语进行更新,促进学生主动搜索标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出对自己喜欢句子的感受和体会,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思考能力,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在进行诸如《将相和》等历史典故的教学时,课前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多收集历史典故发生的历史背景以故事发生所造成的影响。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剧表演的模式,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加深对角色内心活动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课堂活跃的气氛,带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2.2运用言语鼓励等技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十分在意老师的看法,得到老师的表扬或批评,自己的心理状态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如果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能够获得轻松愉快的心态,并能够保持一定的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及时激励的有效度为80%,滞后激励的有效度仅为2%,教育者应及时对学生平时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熟练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之上要全面的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策略的对学生进行表扬[3]。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堂环节,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全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要始终记得激励教育是以学生的参与为中心的,想方设法增强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多正面表扬学生,尽量避免负面批评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举例来说,在某些童话类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自信的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要本着兼容并包的原则,对于学生说出的脱离现实的想法进行鼓励。在鼓励教育的基础之上,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互动过程中的积极引导,引导学生注重语言表达的逻辑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不断丰富课程设置,通过巧妙地课程设置丰富学生对文章的体验和理解。
2.3设置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取长补短、扬长避短运用小组讨论学习法替代传统的教师教授教学法。在进行小组学习法之前,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结合语文考试的成绩,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得班里的各个小组整体实力相当。教师在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之后,要将5~6名学生划分为同一个讨论学习小组,并且根据课程的安排给各个讨论学习小组下达学习任务。在实施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全面掌握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进一步增强游戏的竞争性,比赛获胜的小组能够获得奖励,以此促进比赛落后的学生的上进心,促进整体的学习水平,不断推进语文学习的成效,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举例来说,小学语文课文《乌鸦喝水》就是一篇极好的实践教学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从家里带来水瓶和小石子等物品。上课的时候指导学生模仿乌鸦在课文的操作,进一步验证投入小石子喝水的方法的可行性。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记录投入小石子与水面上升的关系,小石子能否找到其他替代品等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激发。这种实践活动的开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进行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主导的实践活动,还可以运用比赛等形式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全面发教师的引领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小结
整体来看,当前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活动的重点在于教师应当认清形势,逐步适应从以教师教授为主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观念的转变。激励教育的应用需要基于教育心理学理论从教育氛围的营造、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多角度入手,深入分析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新的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教师应当加强自身要求,主动学习激励教育的内涵,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进行实践应用,并且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经验的总结和梳理,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冯亚娟.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作用分析[J]. 文存阅刊, 2017(2):216-217.
[2]韩龙.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 中华少年, 2019(10):54-55.
[3]黄红梅.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8(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