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的研究报告 沈施慧 胡旸

发表时间:2020/3/27   来源:《知识-力量》2020年1月1期   作者:沈施慧 胡旸
[导读] “青花托深情 瓷画映丹心”――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文化史和艺术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明清两代的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最
(浙江师范大学)
摘要:“青花托深情 瓷画映丹心”――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文化史和艺术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明清两代的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最具特色的代表产品。该文将从明清两代浅谈青花瓷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青花瓷;明清时期;景德镇;影响;纹饰图案

 
       1.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是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前期(1616-1840年)的合称,因明清两代是中国历史的最后两个朝代,并且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中国统一多民族的形势得到巩固,中国的版图大致奠定。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定鼎天下,故两代合称。
       从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开始到清代康熙中期(约1676年――1700年)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随着农民起义的蓬勃发展直至摧毁明王朝的统治、清朝廷入主中原,导致中国社会发展剧烈变革。作为全国制瓷中心的景德镇,其瓷器制造业也经历了一次由明代风格向清代风格转变的重大转折。主要表现在明代万历三十五年以前,景德镇的制瓷业是由官窑占统治地位,此后,官窑的烧造一度急剧衰落,而民营瓷业则因国内和亚、欧市场需求的激增而渐趋兴盛,跃居主导地位。所以,有人将十七世纪这一时期景德镇的制瓷业称作“转变期”或“转型期”。
       2.景德镇市,别名“瓷都”,为江西省地级行政区(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鄱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省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
       景德镇市是世界瓷都,中国直升机工业的摇篮。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地区。
       我国青花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特别是早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整个清代景德镇始终保持着在中国的瓷都地位,代表中国瓷器水平的理所当然的是景德镇的官窑器。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在欧洲,昌南镇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
       3.清代管窑瓷器的装饰艺术纹饰、内容、手法最为多样,且因各朝背景、崇尚不同而各有特点。康熙朝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长篇铭文等最具特色;雍正朝的纹饰多偏重图案化,比较刻板;乾隆朝纹饰内容最为复杂,但均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纹饰必有寓意。
        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如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纹表现;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现五爪,爪形似风轮,气势不如元龙凶猛矫健。
        辅助纹饰的如意云头由元代的三阶云改为二阶云;莲瓣纹内多绘佛家八宝(元代多绘道家杂宝)。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


       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永乐青花纹饰除传统的龙凤纹配以长脚如意云纹或器里壁同元代一样凸印龙纹外,还有园景花卉、竹石芭蕉、枝果花鸟、婴戏、胡人歌舞、锦纹、海水江牙以及西亚的阿拉伯文和缠枝莲纹等装饰。其用笔或粗或细,着色有深有浅有浓有淡,使纹饰层次清晰。但因研料不细,线条的纹理中常有钴铁的结晶斑,浓重处则凝聚成黑色锡光,成为永乐、宣德时青花的典型色调。这时还将进口料与国产料(浙料)合用,前者浓,后者淡,以淡色绘水波,浓色绘青龙,构成色泽鲜明的对比图案,如官窑款的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盘。单以国产料施浅彩,在浅淡晕散和浓艳的黑蓝中微含紫色,为宣德后期产品的特点。宣德青花的纹饰题材比较丰富,以龙凤纹为多,有海水龙、云龙、穿花龙,或白地青花,或青水白龙,龙又有三、四、五爪,再辅以汹涌澎湃的海水,生动活泼。此外,还有折枝或缠枝莲、菊、牡丹、牵牛、灵芝、荷莲、萱草、枇杷、松竹梅、团龙、云凤、穿花凤、蟠螭、夔龙衔灵芝(摩羯)、海兽等纹饰。
       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由于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因素影响,导致了经济的衰退。而且从正统初即多次下令“禁造官样瓷器”,故这一时期瓷器数量较少,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总的说来,此期器型主要还是瓶、罐、碗、杯、盘等几类。所用青料仍有部分是“苏青”。青花发色有的浓艳,与宣德器相近似,有的淡雅,与成化器较接近。釉面多泛灰。胎体较厚重。底足修削不细腻,有敦厚感;多见浅宽平砂底,有的有粘砂现象,有的见火石红。正统时的瓶、罐器口为直颈形,与宣德器一致;天顺时的则是象梯形的上窄下阔形,与成化时相近。瓶、罐的身体均是丰肩、圆腹、下收、足稍外撇;梅瓶的器身较宣德的修长。纹饰以一笔点划为主,有人物、花卉、龙凤、孔雀等。人物的背景多画大片云气纹。瓶、罐边饰喜画海水纹或蕉叶纹,其蕉叶中梗留白,叶面较宽大,像小树一般。款识正统的是福字款;景泰开始款识从器心移到器底,除福字外,还有“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天顺有纪年款、梵文款等。
       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4.青花瓷是中华传统名瓷之一。产地为江西景德镇。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始创于唐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
       青花瓷青花瓷(blueandwhite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青花是中国最具汉族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瓷的一种,也是中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
       青花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起始于唐宋,成熟于元代。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景德镇青花瓷在原料,工艺,设计等等领域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从元代青花瓷一直流传到2012年,景德镇青花瓷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海天.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熊廖.中国陶瓷美术史.紫禁城出版社,1993.
[3]吴先继.浅析青花艺术特色[J]景德镇陶瓷.2011年第6期
[4]孙建君.守望青花――兼谈远宏青花瓷新作[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5年第3期
[5]张健夫.青花艺术之我见,陶瓷研究,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