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冲击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刘翠

发表时间:2020/3/27   来源:《知识-力量》2020年1月1期   作者:刘翠
[导读] 本文从文化冲突的概念着手,介绍文化冲击的发展阶段,分析文化冲击的成因及对策。
(本溪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系,辽宁 本溪 117000)
摘要:本文从文化冲突的概念着手,介绍文化冲击的发展阶段,分析文化冲击的成因及对策。
关键词:文化冲击;原因;应对策略

 
       当今世界,来自不同国家个地区的人们交流和联系日益频繁,“世界”正在变成“地球村”。而在彼此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很容易产生碰撞。本文将从文化冲击概念和表现入手,通过对文化冲击的原因以及发展阶段进行剖析,提出应对策略。
       一、文化冲击的概念和表现
       文化冲击也译为文化振荡,文化休克,常发生在国际学生和移民身上。这一名词是由美国人类学家奥伯格最早提出和定义的:文化冲击是由于突然失去所熟悉的社会交往符号和象征,也不熟悉对方的社会交往符号,从而产生的一种突如其来的忧虑和无所适从的深度焦虑症,就像突然离开自己生长的文化茧壳,一种很不舒服而且不适应的感觉。[1]
       据奥伯格的看法,文化冲击有以下六个方面的表现:由于不断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整而引起的疲惫;由于失去朋友、地位、职业和财产而引起的失落感;不能接受属于新文化的成员或者(以及)被这些成员拒之门外;对于角色的期望、价值观念、感情和自我认同方面感受到混乱;在觉察到文化差异后感到的惊奇、焦虑、甚至厌恶和气愤;由于不能适应新环境而产生的无能为力的感觉。[2]
       二、文化冲击发展阶段及特点
       文化冲击如何展现是因人而异的,表现多种多样,但其发展阶段却有相似性。U曲线模式将文化冲击描述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蜜月期或最初接触期:初到异国他乡,饮食衣着,餐具家具,建筑植被,民风民俗都会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和着实的兴奋。
       2、沮丧期或分裂期:短暂的蜜月期后,你会发现昔日熟知的信号瓦解,新的文化信号被曲解,产生一些比较难逾越的困难。
       3、调整期或恢复期:新的文化信号被重新整合,连续不断的重新整合进程导致了自律,人能够以更客观的方式看待两种文化的不同,能应付文化差异并因此感觉更自信和放松。
       4、自立期或二元文化期:社会心理和文化的差异被接受和喜爱,人能够在新旧文化中应付自如,他已经达到了在两种文化中如鱼得水的境界。
       三、文化冲击产生原因
       文化冲击的成因是复杂的,但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从而造成人们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礼仪的差别。
       (一)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文化价值观是一种比较持久的信念。国内外广泛采用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思塔德四个文化维度来进行文化价值观对比:即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差距,不确定规避,男性化/女性化。简而言之,中国人强调集体文化,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中国是高权利距离文化,西方国家是低权利文化。在中国文化里,躲避风险和不确定因素需求强烈;西方人却更愿意去冒险。中国是一个表面上男尊女卑,实际却是女性主义倾向的文化。这四个方面最明显的不同就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区别。中西文化在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1)中国人注意互相帮助和依靠,西方人注重自立和独立;(2)中国人重视集体的作用,重视突出个人;(3) 中国人注意保住面子,西方人不留面子;(4) 中国人喜欢亲密无间,西方人注重个人隐私;(5) 中国人喜欢共性,西方人喜欢个性;(6) 中国人偏好人际和谐,西方人喜欢个人竞争;(7) 中国人崇尚集体至上,西方人个人至上。

[3]
       (二)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因此必然在思维模式方面存在差异,而思维模式的差异会造成交际行为、 交际风格等方面的不同,这一点在东西方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维,而西方人则比较注重逻辑思维;中国人偏向于综合思维和整体优先,而西方则偏向于具体分析;中国文化注重求同,而西方文化强调求异;中国人思维比较感性,西方人偏重理性。
       四、文化冲击的应对策略
       (一)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文化冲击
       应对文化冲击首先要充分认识文化冲击存在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做好跨文化交流的心理准备,给自己适应新的文化程度做出合理的心理预期,要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去适应新的文化,以开放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正确认识在探索新文化时所产生的错误。其次在跨文化交际中,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对方文化,尊重对方的习俗礼仪。研究表明,个体对某一国家或民族文化的认同程度越高,就越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该国及其文化,从而有可能更好地利用该国本身所具有的资源。[4]更重要的是在西方强势的文化冲击中保持冷静,将在国外看见与自己本国文化不同的事情,等待有更完全的信息时作判断,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尊重西方文化,持着“和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文化交流。在坚守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的同时,吸收西方优秀的文化精华,丰富我们的传统文化,促进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加强学习,提高交际能力,了解西方文化习俗
       除了做好应对文化冲击的心理准备,更重要的还要做好知识和技能准备,语言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知识,这是跨文化交际的保障和前提。语言能力指“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运用能力”。[5]要进行相应的词汇语法的储备,加强听说训练,克服哑巴英语,战胜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同时要保持时刻学习的心态,在语言的储备过程中,不断地使用—丰富—更新,进入良性循环。
       非语言交际是指语言行为之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内容65%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人们对外国人语法和发音方面的错误相当宽容,但违背谈话和文化规则的行为则是不礼貌的、粗鲁的。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要了解节拍、肢体语言、副语言甚至穿着等在对方文化中所代表的含义,做到有效地正确沟通,顺利实现跨文化交流。
       同时可以通过官方网站,书籍等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宗教等方面的情况。影视作品可以作为语言学习的资料,但好莱坞影片中反应的情形,并非与实际相符,这点要引起注意,以正确认识当地情况。
       五、结语
       总之,文化冲突是客居他国最初阶段必须经历的过程,几乎所有的文化冲击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轻或者消失,但合理的心理预期、充分的思想、文化和技能准备,会减缓这种冲击带来的不美妙的感觉,缩短这种文化适应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去主动克服并适应文化冲击,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揣摩,逐渐的在陌生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中培养出一套对人对事的得体态度。一旦过了文化冲击这一关,除了会学到许多新的技能,与更多的人建立友谊之外,自己也会得到一种来自心灵的提升,对事物的感知也会有所改变。同时注意在适应另外一种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同时,绝不要完全臣服于客居文化,防止意识形态的渗透,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Oberg,K..Culture shock:adjustment to newcultural environment.Practical
Antropologist,1960(7):177-182.
[2]关世杰. 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8.
[3]郑雪,David Sang.文化融入与中国留学生的适应[J].应用心理学,2003,(1).
[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