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市 100020)
摘要:修辞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人类语言符号活动的理论。但随着我们沟通方式的进步,不平等、冲突与战争却从未离去。这是因为虽然科技提供了更快速便捷的信息交换渠道,语言其实并没有改变,语言的本质从出现以来就停滞不前。低效与不准确是语言的缺陷,制约着知识的分享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人工智能领域的学习迁移概念的启发,人类之间的记忆迁移可能会成为最准确高效的沟通方式,甚至带来知识与人类团结的新革命。
关键词:修辞学;语言;沟通;记忆迁移
1.介绍
我们对人类文明与世代积累的知识惊叹,宣称自己优于其他物种。可以肯定,人类更了解大自然。数千年的技术进步让我们可以认识星系之外与粒子内部的世界。现代修辞学理论认为,我们是通过象征物质和思想的语言来感知一切的符号动物。我们的沟通渠道也经历了变革,从面对面交谈、书写、到现在包括社交媒体在内的信息技术正在重塑社会和思想。然而速度的提升并未改变沟通的内容:语言。问题是,自从语言出现以来,除形式之外,它几乎没有变化。我们究竟是更好地理解了世界,还是仅仅了解世界的更多东西?我们是沟通得更好,还是沟通得更快、更频繁?本文初步分析语言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向。
2.语言的低效和不准确
关于修辞学、现实或真理,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理论。
“柏拉图的修辞艺术……有助于认识真理。”(Herrick 2012:64)柏拉图在一个主要在演讲和辩论中使用修辞的政治环境中讨论修辞。他认为修辞作为一门艺术(不是诡辩),可以发现正义或真理,智慧和热爱正义的演讲者可以通过辩论接近并达到真理。这意味着存在独立于语言的真理,一直存在并等待着被发现。
肯尼思·伯克发明了“术语幕”一词,正确地概括了修辞是对现实的反映、选择和偏离。他的现实是绝对的现实,与柏拉图的现实观类似。“修辞反映现实,因为修辞不是现实本身,而是对现实的描述。修辞学选择现实,因为我们必须在词语之间做出选择,因此只能描述部分现实。用于描述一个对象、事件或人的任何一组词语也同时将注意力引向某些因素而远离其他因素。”(Burke 1937:45)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描述现实的低效性。修辞偏离了现实,因为部分可能具有与整体截然不同的性质。现实的选择决定了这样的现实偏离了原来的真理。语言在描述现实的低效迫使我们做出妥协和选择,使我们无法把握现实的全局。
语言在描述现实方面的低效是由于它不能以更准确的方式传递更多的信息,而这反过来又给人类之间传递信息带来障碍。每一次交际活动的时间有限,两个人之间信息沟通不充分,导致交流目的不能全部达成、误解甚至交际失败。受限于语言本身的表达能力,我们将“所想”进行删减整理,变成“所说”。在我撰写本文与读者阅读的过程中,我的思想可能只有一半被传递。语言或修辞学的颈效限制了知识的分享。
3.修辞的动机(说服、合作和人类本能)
语言的内在缺陷迫使我们在信息的表达上做出选择。那么,这种选择的动机与标准是什么?
在修辞学研究的大部分历史中,“说服”被认为是修辞学的主要目标。“修辞学是在任何特定情况下找到说服手段的能力。”( Aristotle,Rhetoric)劝说通常以操纵为目的,因此被柏拉图认为是邪恶的。在肯尼斯伯克把修辞的对象扩展到所有人类活动时,修辞才开始有了一个新的、积极的定义,并被赋予了团结人类的责任。
修辞是一种工具,这意味着它的目的是由使用它的人决定的。说服,顾名思义,是指试图影响一个人的信念、态度、意图、动机或行为(Gass 2010:33)。这可以是出于善意或恶意。
我们每个人都有说服他人的冲动,这是一种原始的本能。科学家们已经努力去理解当我们面对修辞上的选择时,驱使我们做出决定的内在动机。乔治·肯尼迪(Kennedy 1998:4)发现修辞学写作的进化基础,“这种基本情感与修辞行为的可能来源,是自我保存的本能,这又源于延续基因的冲动。”基因,所有已知物种延续生命的路径,是修辞背后的根本利益。事实上,也是所有人类活动的根本利益。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个人和国家利用修辞和其他手段操纵其他个人和国家。修辞的低效和不准确给含糊说辞可乘之机。例如,唐纳德·特朗普的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起来”,没有包含“美国”代表什么、对“伟大”的定义以及他将采取什么措施来履行自己的承诺等信息。政客获胜后的所为与竞选承诺背道而驰,这种情况并不罕见。那些掌握解释语言权利的人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建立道德和法律规则。他们通常被称为建制。修辞力量的不均衡导致权力的不平等。当建制派和其他党派之间的利益发生分歧,无法调和,导致冲突和战争时,这种平衡就会崩溃。越来越便捷的沟通技术理应减少冲突的发生。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修辞无法完全调和所有的分歧。这是由于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尽管技术进步为信息交流提供了越来越多更快的渠道,但自语言诞生以来,其传递信息的效率没有实质改变。
4.修辞的改变
语言有着无法高效准确传递足够信息的缺点。
这种缺点不构成威胁生存的问题,如气候变化或核战争,但如果人类社会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确实需要改变。
科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引擎。蒸汽、电力和互联网推动的三次工业革命就是最明显的例子。随着我们对物质世界(自然科学)认识的加深,我们不仅能够解决可靠的能源来源、抵御敌对动物和疾病等问题,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我们还熟悉了曾经不为人所知的领域,如太空和原子内部。所有这些由人类思考和合作所取得的非凡成就,都是由语言来实现的。没有语言,我们就无法以符号化的形式思考和储存智力活动的结果(尽管存在扭曲)。没有语言,个人的经验和知识将随着个人生命的结束而消亡,更无所谓知识的积累,更无所谓文明。因此,语言是我们所有成就的工具和基础。不幸的是,自从语言工具出现以来,它在所传递信息的数量和准确性方面一直没有得到质的改进。
“语言的极限就是我世界的极限。”(Wittgenstein 1992:85)
我们在人类历史上所做的是探索我们的语言所给予我们的世界。如果我们的语言极限不变,那么我们的世界极限也不变。在我们舒舒服服地开采有限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结束前寻找一个新的矿场。方法是寻找一种更准确、能携带更多信息的新语言。
在信息技术领域可以找到答案。在这里,我将阐述一些修辞革命的前景。
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谷歌的信息分类与检索能力和AlphaGo击败最复杂的棋局中最有天赋的人类玩家。但目前的人工智能只能很好地完成一项专门的任务,比如寻找文本材料之间的相似之处,或者下围棋。他们被称为狭义人工智能。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是通用人工智能,它可以在人类水平上成功地执行任何智力活动。如今,通用人工智能仍然只存在于小说和电影中。
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一个人工智能在模拟训练中的数据,也就是它的经验和记忆,转移到另一个人工智能中。这项技术被称为学习转移,它大大加快了人工智能的训练速度,从狭隘的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又迈进了一步。但作为修辞学研究者,我们感兴趣的是对人类记忆和记忆转移概念的研究。有人可能会说,人类的记忆太复杂,机器无法复制和传输,但量子计算潜在的计算能力,足以将整个互联网变成一本公开的书(解码所有加密信息),我们没有理由不仔细研究一种没有修辞缺陷的强化交流方法。
理解记忆的形成和储存将打开记忆转移的大门,这是一项目前由语言执行的交流任务,尽管效果很差。人际交往的效率和准确性将达到最佳,人们可以充分了解对方,造成冲突和战争造成的误解将不再。
更重要的是随之而来的知识革命。千百年来,知识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当个体记忆衰退,宝贵的知识就会消失。书写材料的发明,特别是纸张的发明,使我们能够更持久地保存知识,印刷机加速了前人知识的传播,使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语言只能不准确地传达部分信息。一个人一生所获得的知识只有一小部分是别人知道的,其余的都随着生命的结束而消失,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和遗憾,尤其是对于爱因斯坦和其他博学的天才来说。如果记忆传输成为现实,超过70亿大脑的信息可以存储在一个所有人都可以访问的服务器上。新一代的人出生时就具备了他们祖先的知识,使他们免于重复的智力任务,如学习写作、微积分,甚至修辞学的历史。他们的工作是创新。知识平等,权威将是集体的,它服务于人类智慧而不是个人利益。这将会是人类的终极统一,最深层次的合作。
5.结语
本文只是一个初步的研究,我呼吁进行更多修辞学的内在缺陷(除了描述修辞现象外)的研究,以及修辞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然而,复制智力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理解智力的过程,是一个寻找我们的大脑如何工作以及最终我们是谁的过程。当人工智能在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被发明时,人们常常预测,拥有类似人类智能的机器将在20年后问世。现在,人们同样预测它们将在20年后出现(Harford,2017)。但这两个预测是在完全不同的背景下做出的。随着数字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成熟,人工智能在过去几年才真正起飞。人工智能,是修辞寻找新发展的地方。
参考文献
[1]Aristotle,Rhetoric.
[2]Burke,Kenneth (1937).Language as Symbolic Action.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3]Gass,Robert H.Seiter,John S.(2010).Persuasion,social influence,and compliance gaining (4th edition.).Boston: Allyn & Bacon.
Harford,Tim (2017).50 Things that Made the Modern Economy: Robot.http://www.bbc.co.uk/programmes/p04tz7rg (downloaded 29/11/2017)
[4]Herrick,James A.(2012).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 Rhetoric: An Introduction (5th edition).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Inc.
[5]Kennedy,George (2010).Comparative Rhetoric: An Historical and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Wittgenstein,Ludwig (1992).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trans.Frank P.Ramsey and Charles Kay Ogden.London: Kegan Pa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