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海派旗袍是民国时期诞生于上海的经典旗袍,其造型特色对现代服装设计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结合现代服装设计造型要素中“线”的概念,以海派旗袍造型中最显著的廓形、襟线和镶滚装饰等线性特征为探究对象,以此分析海派旗袍造型的线性之美并发掘现代服装的设计灵感。
关键词:旗袍;海派;造型;线性设计
一、海派旗袍诞生及其特点
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思潮在上海这样的洋派城市最先形成气候,并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作为全国时尚潮流的领先者,上海在当时流行一种长至脚背的马甲长袍,女子通常将其套穿在大袖短袄之外。1926年,这种两件套的长马甲和大袖短袄逐渐合为一体,海派旗袍由此成型。上海《良友》杂志曾将其称为“旗袍马甲”,有诗云:“近岁以还,又盛旗袍马甲,娉婷嫋娜。” 20世纪30至40年代,海派旗袍造型发展步入全盛阶段,并逐渐形成上下连属、合体收腰的造型特征。通过西式的立体裁剪和收省技术,强调女性胸、腰、臀的曲线美,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女性服装,如图1所示。由于海派旗袍最先诞生上海,因此它必然带有上海地域文化——海派文化的特点,即在海纳百川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因此海派旗袍的款式变化非常快,呈现出西方的时装化特点。例如在款式上,除了立领、斜襟、盘扣、包边装饰这样的典型中式细节外,还出现了大量的西式细节,比如荷叶领、翻驳领、荷叶袖等。面料上其也开始使用西式的天鹅绒、白灰布、印花布等呢类,以及纱罗、蕾丝花边等镂空织物和半透明的材料。 总体而言,海派旗袍在符合中国女子着装需求的前提下,吸取了西方的剪裁技术、衣料、配饰等要素。它既基于中国传统服饰,同时又受到西式服饰的洗礼。在造型上呈现出一种亦中亦西的独特美感。
二、海派旗袍造型中的线性设计
海派旗袍造型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于“线”的运用。线既是点的运动轨迹,也是面与面之间的转折连接。根据形状的不同,可被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在现代服装设计的造型要素中,线不仅是基本的形态构成要素,同时也具有极强的造型力和情感表达张力。例如垂直方向的线给人高耸伸展之感,自由曲线具有流动优美之感。下面根据海派旗袍造型中的线性设计展开论述。
(一)“S”廓形的流线效果
服装的廓形指服装的外部造型剪影,其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力大于服装的局部细节,并决定着服装造型的整体格调。海派旗袍的廓形呈流线形,给人一种优雅修长的视觉印象。据现代设计史可知,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正崇尚流线造型。流线形(streaminglining)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汽车设计,而后影响至服装领域。当时的著名服装设计师维奥尼首创的斜裁法便是流线形在服装设计中的经典体现。因西方造型风格传入中国,海派旗袍的整体造型也向着流线形靠拢。它舍弃原有的平面式服装结构,通过西式服装胸省和腰省的使用,使得衣身平服而贴体,同时又使用了“归拔”的工艺进一步塑造出人体的曲线感。之后又陆续加入肩省、袖窿省等,使得海派旗袍除了胸腰曲线之外的其他部位也更贴合女性身体结构。
整体上,海派旗袍廓形特点强调腰部的收紧,凸显女性身体曲线,同时上身的肩部造型平直挺秀,具有坚定、平稳之感,而下身则呈现流畅、顺直的造型,给人以修长、庄严的视觉感受。从正面看,其廓形为匀称的漏斗型,而从侧面看则是流畅的S型。因S型曲线属于自由曲线,能表达优雅、柔美的艺术效果,因此海派旗袍能营造出端庄高贵的着装风范。 穿上海派旗袍的女子,其玲珑窈窕的形体之美展露无遗,优雅的气韵之美更是油然而生。
(二)襟线的空间分割作用
从现代设计的角度看,在画面内的线,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割作用。对画面按比例进行空间分割是艺术结构造型的重要原理。不同分割方式决定着服装造型整体视觉效果的优劣和风格特征。海派旗袍的襟线是自领部顺延至胸腰位置的服装结构线,其作用不单能使左右两块衣前片互相闭合,同时也能对服装整体造型进行空间上的分割,使得整体造型更有层次感。20世纪20至30年代,海派旗袍的襟型变化无穷,包括右方襟、右斜襟、琵琶襟、双襟、大圆襟和一字襟等等。其中,双襟是30年代海派旗袍造型的一个突出亮点。如图2所示,它一改以往单边开襟造型,通过左右对称的方式展现视觉上的平衡,同时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中所追求的对称、均衡之美。回溯变迁,海派旗袍的襟线造型从方变曲,又从曲至圆,这些襟线的设计张驰有序,不同于西式服装的直型翻驳线,而是方圆并用、曲直交错,有时又与立领相结合,如同其廓形一般曲线玲现、灵动自然。通过比例协调和画面分割,表现出对立又和谐的视觉效果,体现出襟线造型的艺术美感。
(三)镶滚工艺的线饰功能
装饰线是线性设计在服装造型中的重要体现。它在服装中的应用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拉链、绳带、镶滚、嵌条、流苏合珠串等辅料的叠加使用,另一种则是以印、染、织等线型的图案装饰形式。海派旗袍造型中的线饰造型主要以辅料叠加形式中的镶滚工艺来体现。1934年,《时报号外》上曾刊登过民国时期镶滚造型上的多变:“诚然,滚边确是‘衣服的脂粉儿’,足以权威着服装的体面的,所以各色各样的滚边,随时随地变幻无穷……直的线虽然自有它的美点,但一味地直下去终要讨厌的,于是我对于一成不变的滚边形式,颇有主张直曲线兼用的必要。” 在海派旗袍造型中,其领口、前襟、下摆、袖口、衩位等边缘部位都通过镶滚的方式进行装饰,其造型曲直兼并,能起到强调边缘轮廓线条的作用,从而使得整体的款式特征更加鲜明。此外,海派旗袍的整体风格清雅而秀丽,所用的镶滚边条多以窄、细为主。在色彩上,也多选用相邻色或互补色,使得整体风格具有统一和谐的视觉效果。在海派旗袍造型中,镶滚装饰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的宽窄、材质和搭配等方面的变化,形成了丰富的造型特色。
三、结语
着眼于当下,如何把握民族文化的内涵,结合时代特色,从而创造出更具有生命力的设计作品是值得每一位服装设计师所深思的问题。海派旗袍既继承中国传统旗袍的形制,又吸收西方服装立体裁剪技法以凸显人体曲线之美,其造型特色蕴含着无穷的设计价值。其中,海派旗袍造型的线性设计是最为显著、典型的特征,其流线形的优美廓形、形式多变的襟型和经典独特的镶滚工艺都是现代服装设计中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希望本文能在如今强调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为现代的服装设计带来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李雅靓.民国时期旗袍缘饰的设计研究[D]. 北京服装学院.
[2]刘瑜,孔诗曼琦.海派旗袍与中西服饰审美研究[J].大舞台,2015(07):70-71.
[3]龚有月.民国时期改良旗袍中线形艺术的探析[J].艺术教育,2018,340(24):142-144.
[4]戴旋.海派旗袍的形成和魅力[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52-54+59.
[5]方俊人.服装的艺术线“滚”“镶”有不可磨灭的价值[J].时报号外,1934年第16期
[6]清河,新妆杂谈[J]上海:良友.第三期,1926年2月3日,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