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界煤矿,陕西省 榆林市 719000)
摘要:近年来,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更新,煤矿井下排水设施也日趋完善,煤矿开采过程中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应用尤为必要,有助于采集煤矿井下作业相关数据,进而掌握实际作业情况。同时,井下排水设施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应用同样如此,充分发挥井下排水设施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应用价值,可确保排水的及时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事故。本文主要针对煤矿井下排水设施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下为详细叙述。
关键词:煤矿井下;排水设施;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
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矿井下排水系统的应用尤为必要,它的应用将给矿井井下安全作业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一般情况下,煤矿井下排水设施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应用,大多会安装于中央泵房内,其组成较为复杂,包括排水管路、排水泵以及配套电机等,系统运行对于设备运行安全性要求相对较高,且启停操作繁杂。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主要依赖人为操作加以管控,这也意味着系统运行环节的自动化程度不足,如若人为操作过程中存在失误等问题,那么将会直接影响系统运行稳定性。设备运行过程中将会结合煤矿井下排水情况进行数据记录,保证数据监控的全面性与完整性,为了减少系统运行故障,煤矿井下排水设施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促使系统运行得到优化,提高系统运行效率,进而为煤矿井下排水设施的有效运行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煤矿井下主排水系统控制方案设计思路
第一,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信号传输设备以及数据采集传感器等组成。数据采集系统运行过程中,将会结合区域面积及结构等布设传感器,使得传感器布设更加科学化,从而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与全面性。需要注意的是,底板与顶板位置均要设置压力传感器,与此同时,将流量传感器安装至小水沟区域,借助D-S证据理论实现数据处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促使区域水面信息的搜集更加完整。最后,则需运用信号传输设备,将相关数据参数传送至监控系统,经过整合与归纳后传入到以太网中[1]。
第二,地面综合控制系统。地面综合控制系统主要是对矿井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实施监控的软件,该系统应用主要采用语言设计理论,负责命令发布以及数据采集等多项工作。仅以数据采集功能为例进行分析,数据采集设计区域数据采集与发掘以及主水仓液位变化数据的管控,经汇总后最终传输至以太网监控中心,而后结合系统的运行情况以及矿井作业情况发出相应的控制命令。
第三,煤矿井下排水控制系统。该系统的应用主要负责对中央水泵房实施动态管控,系统中涉及技术手段繁杂,其中包括以太网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PLC控制技术等等。
系统运行过程中水位开关均会结合水舱内部水位的变化情况实施有效且精准控制,这一过程中需要确保开关控制的有效性,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威胁。系统内部压力传感器可的对水口压力变化以及水泵出水等实施全面的监测,根据排水情况,对电动阀门加以控制与调整,进而使得泵的启停更加合理、科学。总而言之,该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可全面监控设备运行状况,基于设备运行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实施系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发出警报,进而保证设备运行更为高效,提高运行效率[2]。
二、煤矿井下排水监控系统结构设计
煤矿井下排水监控系统的结构设计同样是重要工作,系统内部中央处理器所运用的为S7-300PLC,其中的模拟信号涉及水泵入水口真空度、注水泵轴温以及水仓水位等数据参数。数字量输出信号则包括射流泵电动球阀控制信号以及水泵电机开关信号的等等。数字量输入信号包括开关状态反馈信号等。此外,系统还具备以太网接口,有效优化了系统结构,为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提供了相应保障。
三、煤矿井下排水监控系统功能
第一,主水泵控制装置。煤矿开采过程中排水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过程中,水泵控制装置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装置的运用过程中将会涉及隔爆控制开关启停以及信号输入与输出等多项行为,开关的启停关系着水泵能否稳定、高效运行,而信号的输入与输出则体现了水泵控制的通信性能。设备运行过程中需结合排水系统内部监控需求,确保运行效率,进而为水位控制发布相应的指令,使得水位控制更加准确[3]。
第二,通讯系统。系统内部组成主要有以太网以及水泵控制装置,其应用优势较为显著,可与以太网紧密衔接,而后借助PLC技术强化通讯效果,兼容性显著,若系统运行环节发生故障,那么系统可对故障实施迅速且准确定位,从而发出警报,使得故障及时消除,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煤矿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排水监控系统的设计相关课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有关的技术人员带来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岳亮.煤矿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系统安全防护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9,15(12):68-69.
[2]王春进,赵玮烨.井下排水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J].煤矿机械,2019,40(5):136-138.
[3]白鹏.井下排水自动化监控系统在矿山的应用[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16(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