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历史文化名城是以古建筑为载体,以渗透性的文化为脉络的文化形式。这种文化具有无形+有形两种内涵。在历史长河中,由于自然原因、战乱原因、人为原因,众多古城灰飞烟灭或遗失殆尽。现存的古城已成为人类文明传递的媒介,如何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历史文化名城,并传承其中的点滴精髓已成为业内研究的焦点性问题。本文以湖南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书院建筑为切入点,就如何传承民族传统建筑肌理加以简析。
关键词:湖南;历史;文化;名城;传承
1.湖南历史文化名城概述
1982年,根据北京大学侯仁之、建设部郑孝燮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单士元等几位庄稼提议,建立了历史文化名城这种文物保护机制。之后,《文物保护法》、《城乡规划法》对历史文化名城(镇/村)有了明确的法律界定。按照名城的特点,可划分为如下七类:古都型、风貌型、一般史迹型、名胜型、特色型、近代史迹型、职能型等。湖南史称:楚,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湖南人才辈出,与根植的楚文化息息相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循天下之公”(王夫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这些思想是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截止2018年,湖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增至15个(衡阳市、郴州市、洪江黔城、芷江县、汝城县、新晃县、湘潭市、武冈市、沅陵县、茶陵县、新化县、益阳市、桂阳县、宁远县、道县),加上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岳阳、凤凰、永州)共计19个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古城不仅是湖南的文化瑰宝,更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领域的明珠。
2.湖南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书院文化
在湖南历史文化名城中,有红色文化、历史传说、古建筑、自然风光等多种形式。本文就“书院”文化的内涵与传承进行简要分析。
2.1中国四大书院
应天书院(湖南商丘睢阳)、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江西九江庐山)、嵩阳书院(郑州登封嵩山)为我国四大书院。又一说为石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因毁于日军战火而被嵩阳书院所替代。我国古代书院在建筑风格上主要包括三点:(1)严谨朴素。我国古代书院多为私塾,由于经济来源以“学田”为主,由此抛弃了奢华的路线。装饰上少见彩绘且架构上少有斗拱,由此体现出其低调朴素之风;(2)含蓄中的层次感。古人在建设书院之处就赋予了这类建筑“不喜平”的内涵,即:无法从某一个角度窥见书院全貌,在移步中换景体现了书院的含蓄魅力,在不经意间发现各种错落的层次;(3)色彩和谐。不同地区的建筑师遵从了当地的风俗,并以淡雅淳朴为落足点,凸显了和谐之美,不同的色调搭配均体现了高度的欣赏价值。
2.2湖南书院的建筑精髓与传承
(1)石鼓书院
坐落于衡阳城北石鼓山的石鼓书院位于蒸湘二水汇合之处,面积4000m²左右,其名源于山势浑圆如鼓,且四面凭虚、三面临水。该书院虽远离闹市但不偏僻,虽近城池但又相对幽静。曾国藩曾云“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早在宋朝,石鼓书院就已名传天下。衡阳保卫战(1944年7月)中,石鼓书院毁于战火。及至2006年通过重建、复原恢复了原有讲学、藏书、祭祀等几大功能。
石鼓书院以白墙、黛瓦、深色柱衬托出整体的典雅、庄重和古朴。
整个建筑群为典型的中轴对称格局,书院内布置了山门、禹碑亭、大观楼、武侯祠、合江亭、李忠节公祠等。书院布局严谨,凸显了“礼”的思想,前讲堂后祭堂。因前低后高,轴线尾端的大观楼彰显了高屋建瓴的突出位置。在层层递进,步步升高的序列中营造出“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的内涵。石鼓书院见证并传承了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是儒家思想兴衰演变的载体。该建筑群从空间组合、园林风景、庭院绿化等方面都彰显了“乐之和”、“礼乐相成”的思想,是理想与感情相互融合的有机体。
石鼓书院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民族元素,中轴设计、对称元素、亦步亦趋、儒家思想等相关内涵一直被众多建筑师们所传承、沿袭,并在众多现代建筑中成为点睛之作。
(2)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前身(北宋·976年),历经宋、元、明、清等历朝代的更迭,一直保持着教育建筑这一特有的属性。岳麓书院与长沙隔江而望,建筑多以明清为主,从功能上划分包括:讲学、藏书、园林、祭祀等几个方面。建筑整体以中轴线顺序次第排开,相互连接,合为一体。建筑整体蕴含了尊卑、等级、主次等儒家文化的伦理关系理念。通过多院落纵深的延展体现了庄严、幽远、神妙的感觉,岳麓书院很好的诠释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儒雅之风。
受岳麓书院的深刻影响,湖南大学建筑因学科、功能、环境、技术、材料等又有了多样性的变化。且在尺度、特质、语汇、功能、材料等方面有有一定的差异性。①空间尺度。岳麓书院与山融为一体,且存在嵌入、匍匐关系,由此造成相对低矮的视觉与浓浓的亲和感。湖南大学的发展,对于建筑尺度有了更大的要求。但在发展中既要兼顾尺度空间的变化,还需延续岳麓书院的脉络;②岳麓书院的布局有很强的秩序性和匀称性。但湖南大学则融入了流动、喧闹的色彩。城市活动与景区的静谧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冲突;③空间布局。岳麓书院虽有祭祀等功能,但更强调讲学功能。但大学因学科差异造成清晰地学部划分,这种严格功能划分与散点透视间的关系还需深入研究;④材料变化。岳麓书院为典型青瓦灰墙材料的代表,但现代建筑则常用清水红砖墙、水刷石为主。如何传承并沿袭素雅的色调,印上老建筑的痕迹也需要深入探讨。
教育类建筑物的设计既要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还需体现其功能性和时代精神。考虑到城市、周边古建筑(群)等因素,设计中还需营造出建筑与校园、城市的和谐,通过现代技术和现代材料塑造出特有的地域化复合界面,这就需要引入“异质同构”这一设计手法。首先,新、老建筑间应合理使用转换技术,同类型转换是对传统的有效传承,更强调表现结构在组合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分离、重复、叠加或变形等重构形象与逻辑、内与外、整体与片段之间的关系。湖南大学所谓优秀的近代建筑,设计之初就提取了岳麓书院的众多语汇,并将其和新建筑重新融合,如:水平向度的处理、清水砖墙、坡地(台地)建筑体的处理,以及内置天井的布局等。
通过合理布局,新老建筑实现了良性的国度,有效体现了人文、空间、实体几个重要要素,并充分体现了复合界面的多异性。湖南大学校区建设中既延续了书院的空间脉络,还将竹井、边庭、空中边庭等塑造手法,以此塑造出复合化建筑形态。
结束语
书院建筑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和建筑形式,此类建筑多选择优美的山野环境,是人文与自然环境融合下的教育。“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是对古书院的真实写照。如何将传统书院设计元素与现代建筑融合为一体,将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陈超.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态保护与文脉传承[J].文教资料,2019(29):72-73.
[2]李宁宁.从地方性谈瀛山书院建筑与历史文化比较[J].大众文艺,2019(21):123-124.
[3]王秋霞.区域内古代书院与高校书院融合共建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