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更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这也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环境,改善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从而落实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造性思维;教学原则;教学途径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质,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学生展开创新活动的基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想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科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理论掌握、却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问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在实践当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探索小学科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和有效途径是十分有必要的,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看法。
一、小学科学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原则
自由民主的原则。学生只有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才会形成活跃的思维,进而促进学生迸发出灵感,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造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尊重每个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思维的独创性,促使学生从心理上获得安全感,激发学生的真实想法。
探究性的原则。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活动,而学生的学习则决定着教学的整体质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使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条件。
兼收并蓄的原则。创新的意义在于打破常规,对事物产生新的认识,这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特性,鼓励学生对事物产生新的想法,使学生可以从不断的尝试和失败中收获经验,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形成良好的质疑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成与发展。
二、小学科学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途径
1.教师要提升资源开发的意识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整体质量。在小学科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资源开发意识,积极开发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成长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可以在满足合适的教学资源的引导下调动起多个感官,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比如,在学习“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当地的气象局寻求帮助,从中获得当地的天气情况,了解到一些更加具体的、详尽的信息,以此来转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真实的资料,促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的重视;再比如,在学习“一天的食物”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自己一天的饮食拍摄成照片,并且寻求他人的帮助,找到更多家庭的饮食情况,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学习。这样,通过找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构建知识的途径,有助于落实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目标。
2.合理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直观性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可以带给学生更多感官上的刺激。
因此,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构建场景上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并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种子萌发的动画,让学生通过动画去了解种子从被种下到成长为植物的一整个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将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更加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记住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再比如,在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同样利用信息技术在构建虚拟情景上的强大优势,将教材上的知识以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可以借助于视频理解教学内容,带给学生真实的感受。总之,教师要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来展开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行观察、实验与思考,形成对科学现象的全面认识,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巧妙设计课堂问题情境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科学概念以及自然现象,启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大有帮助。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课堂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方式去优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发散性思维的引导下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习“改变生态瓶”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两张生态瓶的图片,第一个生态瓶是正常的生态瓶,第二个生态瓶中则可以明显看出有着过多的水草。在学生观察完图片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哪个生态瓶中的小鱼可以生活得更好?”学生已经有了制作生态瓶的经历,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很容易找出正确的答案。接下来,教师可以再进一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要使另一个生态瓶也能够满足小鱼的生长需求,可以怎么对它进行改进?”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结合从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尝试自主对生态瓶进行改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使学生在课堂问题的引导下形成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
4.有效组织趣味化教学活动
在小学科学中组织学生展开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成与发展。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资源的可利用情况以及学生的认知需求,合理地组织学生展开教学活动,活跃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的奥秘。
比如,在学习“营养要均衡”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家庭营养食谱,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对生活的帮助意义。首先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展开内部讨论,结合从教材上获得的科学知识以及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想一想要给一个家庭(包含爸爸、妈妈和孩子三口)设计出一份科学的饮食计划,可以怎么去设计?这样的课堂活动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展示自己脑中的构想,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本文针对小学科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展开了一番叙述。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师要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通过更加灵活开放的教学途径去丰富学生的科学学习经历,激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传统科学教育中存在着的问题,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发展,从而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成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完善小学科学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水霞. 新课程下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周娈.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策略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