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讲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自由阅读

发表时间:2020/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   作者:吴秀凤
[导读] 读讲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方式
        [论文摘要]
        读讲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方式。开展自由阅读,是读讲教学的一个重要实施环节。教师对阅读引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自由阅读的研究,成为儿童阅读的“点灯人”!开展自由阅读,我们主要通过创设宽松阅读的环境、激发自由阅读的兴趣、指导自由阅读的方法、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四种途径来提高阅读质量。
        [关键词] 读讲教学 自由阅读 环境兴趣 方法习惯
        读讲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方式。读讲不同于讲读,讲读是讲在前读在后,是教师讲解后学生读,不利于学生读书能力的形成。而读讲是先读后讲,是学生读学生讲,符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语文学习规律。我们将“讲”和“读”颠倒位置,但这绝不仅仅是位置顺序的问题,而是主体与主导的关系问题,先“读”是自学自悟,后讲“讲”则是对自悟的深入和升华。
        开展自由阅读,是读讲教学的一个重要实施环节。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因此,教师对阅读引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自由阅读的研究,成为儿童阅读的“点灯人”!开展自由阅读,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途径来进行。
一、创设宽松阅读的环境
        为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空间提供保障,加强学校图书室和班级读书角的建设,让学生感受浓厚的人文气息,受到精神的熏陶。
        (一)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保证学生的“四个阅读时间”:一是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地选择上阅读指导课或阅读交流课,便于学生集体读写;二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图书走廊”、阅览室、图书角等自由阅读;三是使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在家每天至少读书30分钟,并与家长交流读书体会,主动与家长交流关于阅读内容等方面的问题;四是让学生在节假日多读书。
   (二)为阅读预留一定的空间。①开设“校园图书走廊”。学校应经过多种途径吸引越来越多的“小书迷”,让他们把静心阅读当成一种学习和生活的习惯。②开办特色“读书角”。在班级中开展“捐一读十”活动,设计特色“图书角”,实现好书共享。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③家庭是孩子一生受教育的重要阵地。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读书活动,把读书活动由学校引向家庭,在“让书香飘满校园”的基础上开展家校携手,开展“书香家庭”读书活动,积极推进“亲子读书”。④拓宽视野,利用节假日到图书馆去读书、借书,丰富读书积累。
        (三)选择合适的书籍。①学校要定期精选、更换阅览室的书籍,使之适应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兴趣所需。②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每学期两本必读书、多本选读书目的推荐,引导学生不但要读纯文学的书,还要读一些科普读物、名人传记,以及有关人文地理、国情教育和生活常识方面的书,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进一步选择。
        二、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激发阅读兴趣,使儿童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是自由阅读的首要任务。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介绍读物。对书籍的功用及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介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二)树立读书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平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有关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名家热爱读书的放事。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
        (三)开展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四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古诗背诵会,读书报告会)、“两赛”(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一报”(办好手抄报)等。学生阅读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读物的内容改一改、演一演、讲一讲、议一议,画一画,从而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
        三、指导自由阅读的方法
     在阅读前,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三种:精读法、泛读法、浏览法。但要理清精读与泛读、浏览的关系,即理清精与博的关系:先精读,打好基础;再博览,扩大知识面;再精读,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逐渐形成系统的个人看法。
        (一)精读要选准书。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精读。教师一开始要带领学生选读一两本公认的好书,逐字逐句下功夫研读,务求读懂弄通,不要怕费时间。精读最好是诵读。古人读书时特别讲究诵读,反复诵读,用心体会文章之美、精髓所在。对基本读物应精读到什么程度?起码应做到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全书内容,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二)泛读要有计划,指导要跟上。学生通过精读打好基础之后,要博览群书。泛读要有计划,教师可指导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围绕某个主题选读一批相关书籍,将作者的观点相互比较、相互印证,从而增强读书效果。
    (三)浏览,浏览要旨是看书看皮、读报看题,可以看目录、读前言、阅后记、看要点,兴之所至,随意翻之。特点是速度快、信息量大。
        低年级儿童是从兴趣的角度去读书的,至于怎么读和应该读什么,他们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因此,教师应从方法上多给于学生具体的指导,低年级儿童采用的读书方法主要是精读法。
        待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之后,教师要逐渐训练他们加快阅读速度。同时,还要提倡学生边读边想、细读精思,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包括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概括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的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等。
        四、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一)明确小学各学段良好习惯培养的要求。第一学段就要求“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这既是重要的阅读习惯,也是美好情操和健康人格的体现,要贯彻始终。第二学段增加了“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善疑好问,读书看报,这是终身需要的良好阅读习惯。第三学段要求又有所提高:“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这既是能力要求,也是现代社会需要的良好阅读习惯。特别是要求利用网络阅读,有前瞻性,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是可以逐步落实的。
        (二)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明确阅读目的的习惯、精选读物的习惯、按计划阅读的习惯、合理运用时间的习惯、读写结合的习惯、读思结合的习惯、善用工具书的习惯、虚心求师问友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以及有关注意力、意志力、自我控制力和阅读技巧方面的一些常规性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以及好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学生看书有个特点,即喜欢看热闹,翻得快,哪里热闹就看哪是,这样做的坏处就是对书的内容理解得不够深。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动书”。学生读书时,可随手把重点句子画画,把难以理解的词句圈一圈,把优美的片段抄一抄,把读后的感受写一写……慢慢地就会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是自由阅读的核心环节,教师要导学生写好的笔记。写读书笔记,要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指导学生练写。学生在动笔记录的过程中,也会养成动脑筋的习惯。在阅读中碰到的问题有可能与作者生活的背景有关,也有可能与其他知识有关,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查阅各种资料。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善动脑、勤查阅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q(2019.11重印)
        [2]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倪文锦主编,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2016.12重印)
        [3]小学语文“三环节”阅读教学法:自学、读讲、实践/薛发武著.一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