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所提出的一个课程理念,不受学科、时空限制,目的是要全面丰富学生的成长经历,确保学生可以归纳成长经验,由此保证学生可以实现全面进步。因此,小学教师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切实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丰富教育内容。本文将从开发乡土资源,丰富活动素材;坚持跨学科合作,完善活动体验;构建教育合力,拓展活动形式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教师应该如何组织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组织策略
常规的小学学校教育由于过于追求“升学率”,将学校资源都集中于一些主课的教学过程之中,且以课堂教学为主,并没有组织丰富的学科实践,导致小学生虽然积累了足够的学科理论,却依然无法及时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新课改所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理念可以切实改善这一人才培养结构,它以学校的现有资源、全体师生的真实诉求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需要小学生全面参与,综合调动小学生的感官思维意识,促使小学生真正实现全面进步。因此,小学教师要积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切实创新教育形式。
一、开发乡土资源,丰富活动素材
乡土资源是指某个地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甚至包括家庭资源、学校资源与人力资源等等。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完全以小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基础,不受学科限制,所以小学教师要全面开发乡土资源,切实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素材结构,以便让小学生产生更加直观、丰富的活动体验。
就如在一轮关于“清明感恩”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就鼓励小学生自主准备了家庭族谱资料,提前向家长了解了家族中已故长辈的人生经历,同时还要通过书籍、互联网、采访等活动整理红色革命故事,了解革命先烈是如何为了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这就切实整合了乡土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便于小学生了解更多的人文风情。然后,笔者就组织本班学生学习了手工菊花的制作方法,为扫墓做准备。在此过程中,小学生也可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资来制作菊花,如彩纸、废旧的布条、木制品的边角料等等。由此,小学生则可充分展现自己的审美素养,积极展开手工创作。接下来,笔者就与学生一同扫墓,鼓励小学生表达自己对先人的爱思与怀念之情,同时也引导学生向革命烈士表达了自己的尊重、崇拜与怜惜之意。
二、坚持跨学科合作,完善活动体验
常规的学科教学都坚守着学科界限,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来组织教育活动,很少会考虑其他学科对本学科教学的积极影响,使得小学生所形成的思维结构也比较单一,难以综合迁移所学知识。
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教师要汲取过往经验,坚持跨学科教育原则,引导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全面迁移各学科的思维成果与解题方法,以便切实保证小学生可以自主完成实践任务,切实优化小学生的实践心得。
就如在一次“探寻家乡文化”一课教学中,笔者就与多学科教师积极合作,希望可以全面丰富小学生的文化体验经历,使其形成开放的文化视野。比如,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会学习本地的民歌、民谣与民间乐器,感受家乡的音乐文化;在美术教师的带领下,小学生可以全面观察本地的建筑物风格,学习传统建筑的美学思想,亦或者是学习一些剪纸、美工等传统工艺,借此丰富审美感悟;在语文教师的帮助下,小学生也可以学习关于地域风情描述的诗歌、散文、小说等等,在文学世界中感受家乡的别样风采;在英语教师的配合下,小学生也可对比家乡的风俗人情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形成跨国际的文化意识,切实开放文化视野。
三、构建教育合力,拓展活动形式
在常规的小学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最为关键的教育力量,但是除此之外,社会力量、家庭要素同样也关系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小学教师要懂得积极联系其他的教育力量,全面构建教育合力,以便进一步拖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进程,切实丰富小学生的成长经历。
就如在关于“重阳节气敬老人”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就与家长合作,希望家长可以主动引导学生孝敬家中长辈,同时还要为学生解释重阳节的由来与风俗习惯,由此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为此,家长必须要以身作则,孝敬长辈,给学生立好表率,保证学生可以接受正确的德育与行为引导。另外,在一次“献爱心”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也与本地的一些慈善单位、福利机构沟通,为本班学生争取到了做义工的机会,希望学生可以积极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育阶段组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小学生更加热爱校园,热爱学习,便于小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实现自我发展,所以小学教师要全面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全力发展小学生的智能优势,促使小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强.深化内涵厚特色,提升品质促发展——“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校本特色课程”的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18(32):6-8.
[2]李宏宇,姜媛.例谈“人与自然”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J].辽宁教育,2018(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