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级入学新生在上学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适应,本文根据学生适应问题设置四大主题,分别是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情绪适应,每个主题下分设多个子主题,并以精选绘本为载体开展心理辅导课程。
【关键词】绘本、心理课、入学适应
一、绘本心理课
绘本,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故事的一种图书。因其除去文字,单独依靠图画依然能够讲述完整故事的特点,非常适合识字量相对较小的儿童阅读。绘本心理课是用绘本作为主要载体的心理辅导课程。目前全国并未形成统一的小学心理辅导教材,各学校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自行设计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这对于老师的专业性和素材广泛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绘本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可以很好的运用于心理辅导课程中,同时也为我们班主任心理班会课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二、小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入学适应是儿童由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过程中,因入学准备不足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压力反应,机体通过自我调适使得自身与环境达到平衡的一种过程。
经查阅相关文献,结合生态城当地的特点,总结小学生入学适应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因环境变化引起的不适
一方面,小学生由幼儿园走入小学,学校环境和班级设置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生态城本地很多新迁入的儿童可能还存在地域环境的差异,因此,让学生了解新学校,了解新班级成为入学适应的第一步。
(二)因主要任务变化导致的不适
幼儿园以游戏和促进大脑发育为主,然而进入小学,学生的主要任务变为学习,课程时长也有原来的每节课15—20分钟变成每节课40分钟。学习任务的变化对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规则的把控也更加严格。赖志平和王娟在对小学生入学适应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习适应和规则的适应在小学新生入学适应中问题最为突出。
(三)因人的变化导致的不适
人际关系的适应也是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学新生面临着新老师和新同学,而且班额的增大会让学生感觉受关注度有所下降,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也是新生适应面临课题。
三、研究意义及创新性
(一)可行性分析
笔者有幸担任过一年级的班主任并且开设了绘本阅读、走进有趣的心理世界等校本课程,对于低年级绘本阅读涉猎较多。并且我从师于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团体心理咨商与辅导中心主任罗家玲教授,对于团体活动的原理和设计有深入的认识。这为我绘本心理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研究意义及创新
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识字量相对较少,活动和体验成为其课堂的主要手段,而目前小学心理教师相对较少,小学生的心理课主要由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来进行,因此借用绘本为载体为小学生开展入学适应的辅导课程,简单且实用。
过去的研究中关于绘本在心理课堂上的应用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苏晓沄利用绘本帮助心理课堂创设环境,比如用以问题为书名的图书《花园里有什么》创设悬念,引出主题。以绘本《点点点》为主题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另外,左宏梅和张亚琴通过创设绘本活动课和绘本体验课的架构来探索心育课程体系。但是对于绘本心理课在小学新生适应问题上的探讨相对较少,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四、课程主题确定
根据小学生入学适应中由于环境、任务及人的变化带来的不适,我们主要从环境、学习、人际三个方面入手进行选题,另外,关于人际适应方面还涉及了人际交往和情绪适应两个方面,因此,我们最终确定四个大主题: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情绪适应。每个主题下面设置三到四个小主题。每个主题设立不同的目标,分别对应学生在入学适应阶段应该培养的不同素养。
表1新生入学适应中绘本心理课主题及绘本推荐
五、教学模式探讨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徐西林教授认为,团体活动的开展分为四个阶段:(热身)初期阶段、转换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这四个阶段如同作文里的起、承、转、合。我们的绘本心理课也以这四个阶段为主。
在绘本心理课中,绘本有时只是热身,用于帮助学生完成情感“搭桥”,比如《好饿的毛毛虫》绘本内容讲述的是一只毛毛虫在不同时间吃了很多东西,最后变成蝴蝶的故事。绘本内容简单,句式单一,可以用做前期热身,由此引出学生每日读书的事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书中的句式“周一,他吃了一个……”说一说自己读的书,比如“周一,我读了一本(页)……”;还可以让孩子们画一画,读了这么多书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学生在自己说故事、画故事的过程中便体验了读书的乐趣。
另外,我们也可以用生活故事作为热身,引入绘本,用绘本作为主要活动指导学生生活。比如,在学习《玛丽太乖了》这本绘本时,我们可以用一个小朋友不受欢迎的故事来导入,引出玛丽的故事,在绘本中学习玛丽礼貌待人的品质,最后由小朋友总结玛丽礼貌的具体表现,比如,见到别人主动打招呼,说话用请、谢谢、不好意思等礼貌用语。用绘本的方式能够巧妙的让说教变得不枯燥,而且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观点能够更容易被接受和执行。
当然在更多的时候,绘本是贯穿整个课堂中的。团体热身阶段,可以让孩子们观察绘本封皮猜故事,激发兴趣。团体转换和工作阶段可以用听一听、讲一讲、画一画、演一演、甚至做手工的方式在绘本阅读中穿插活动内容。最后团体结束阶段,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展示或分享收获的方式进行绘本与自己的连结,并从中得到感悟。
下面我们以绘本《我讨厌妈妈》为例,探讨下绘本心理课的主要模式:
(一)团体热身阶段:观察封皮,猜故事
师:在家庭中你最喜欢和谁一起玩呢?有的同学喜欢和爸爸玩,更多的时候我们喜欢和妈妈玩。我们今天的绘本故事就和妈妈有关。(PPT出示封皮)看一看画面上有什么?小兔子是怎么看桌上的饼干的,他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通过观察图画说一说,孩子们可以很快感知到小兔子生气的心情,这样一反常态的动作让孩子们疑惑不已,从而对绘本故事产生兴趣。
(二)团体转换阶段:听故事,走近角色
1、师:到底妈妈做了什么惹到小兔子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绘本前半段音频和PPT “我讨厌妈妈!哼,她呀……再见了,妈妈!生气推门而出。”)
2、回顾图画和故事,说一说,小兔子为什么生气?
3、读一读,演一演。让学生扮演小兔子,读一读文中的句子,感受小兔子的生气的心情。
(三)团体工作阶段:我绘我生活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小兔子类似的经历呢?妈妈做过哪些让你感觉生气的事,画一画,写一写。此时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拼音能力,可以用拼音写句子,相对困难的学生可以用画一画,说一说。平时生活中,孩子们很难表达出对妈妈的不满,更多时候可能生气了会生闷气或委屈哭泣的方式去表达。这次活动,借助绘本,可以让学生能够表达出具体事件下,自己对妈妈的不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句式表达,比如,妈妈做 的时候,我感觉很生气。这时,很多孩子会表达说:妈妈催促我写作业的时候,我很生气。妈妈自己看手机却不让我看的时候,我很生气。通过这样的分享,能够让孩子快速掌握表达生气的方式。
(四)团体结束阶段:表达我的爱
师:小兔子真的走远了吗?看,门开了,小兔子没有走远。看来小兔子还是很喜欢妈妈的呀,听—(播放音频《我有时候特别喜欢妈妈》片段,让学生感受喜欢妈妈的样子。)
师:你喜欢妈妈哪一点呢,快跟小伙伴说一说吧!看,小兔子也回来了。(播放最后一段的PPT和音频。小兔子回来,开心地拥入兔妈妈怀里。)
团体结束阶段的目的,让学生能够揭露现实中负面情绪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中的积极情绪,从而达到人格的统整。
六、总结及反思
绘本心理课的开展对于小学生入学适应有一定效果。实践证明,绘本以其图文结合的方式,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学生们在阅读绘本中与自己生活中的困扰产生连结,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积极的心理体验。
另外,绘本心理课依赖于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表达和成长。因此,班主任作为学生最信任的老师,非常适合开展绘本心理课。另外,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放学后与爸妈一起读学过的绘本,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赖志平,王娟.关于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情况的调查报告[J].江苏教育研究,2019,58: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