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伴随着社会快速的进步,人们对于经济困难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关注,总的来说,对留守儿童进行高质量的教育不仅仅关乎着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而且还能对下一阶段的脱贫攻坚战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在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对留守儿童进行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普及;精准扶贫
现如今,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有非常多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远离乡村来到大城市进行发展,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特殊群体的出现,并且现阶段留守儿童的教育以及管理问题始终得不到良好的解决,现如今人们对于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越来越关注。
一、认清教育现状,明确帮扶对象
精准扶贫的实施策略之一就是实事求是,需要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扶贫政策以及扶贫力度,简单来说扶贫过程中缺什么就应当补什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扶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特别是困难家庭中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问题。因为非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只能够外出打工谋生,总的来说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较为糟糕,并且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的原因,导致孩子长期得不到亲情关怀,所以在这部分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特别的照顾【1】。不过在实际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有一部分的留守儿童可能家庭经济较好,父母可能常年在外地做生意,家庭的经济收入较为稳定,如果将政府补贴的贫困生补助款给予这部分学生,首先是对于这部分学生的作用不大,其次也有可能在班级中引发不良影响。针对此种情况,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对帮扶对象家庭情况做到详细的了解,进行精准帮扶,从而实现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二、做好调查研究,推动精准帮扶
在进行帮扶之前,需要对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调查清楚,能够为帮扶工作提供详细的资料帮助。但是很多地区存在着传统思想影响较为严重的情况,有非常多的家长认为学校会给留守儿童提供非常多的帮助,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自己的孩子认定为留守儿童,并且向学校申请助学基金等等,这将会导致精准扶贫的效果大打折扣,并且导致应当得到资助的家庭得不到应有的帮助,而不贫困的学生家庭通过此政策得到无效的帮助。在现如今的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进行统计,务必要做到精准二字。【2】对于不确定的情况需要进行过实地的走访,防止漏判、误判情况的出现。有很多人可能还会认为扶贫就是关于钱的问题,但是也有很多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较好,不需要进行经济上的帮扶。但是贫困家庭中的留守儿童条件就会非常差,这部分儿童不仅仅需要经济上的帮扶,更需要进行精神帮扶,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给学生一种家的感觉。
学校方面应当在学生入学之前,就将学生详细的家庭情况掌握清楚,并且对帮扶目标进行详细的排查,寻找出真正需要帮扶的对象,能够为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使我国的相关帮扶政策能够落实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儿童身上【3】。
三、健全教育机制
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基础教育时,不仅仅要传授儿童相对应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对学生的身体与心灵的健康成长进行帮扶,帮助学生综合成长,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既需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发自内心的走进学生的生活中,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情感关怀,这是因为非常多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儿童常年感受不到家庭所带来的温暖,从而造成孤僻性格的养成。这种情况的出现对儿童未来的发展会带来非常多的负面影响,针对此种情况,教师需要主动去接触学生,与学生做朋友,以自身的温度去感化学生,使学生进一步放开打开自己的心灵,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防治留守儿童因为内心压抑而做出出格的事情,除此之外一部分贫困的留守儿童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对于外界非常的敏感,并且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对于其他人的沟通与交流采取抵触的情绪,造成孤僻的性格【4】。对于这部分的儿童来说,情感上的帮助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首先需要尊重学生,主动降低自身的身段,了解学生的真实处境,拉近与这部分学生之间的距离,走进到学生的内心中,从而真正的帮助学生走出生活的困境。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对于留守儿童的帮扶同样需要做到精准,多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在现阶段精准扶贫政策大背景之下,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并且提升自身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帮助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2):112+114.
[2]闫向华.教育精准扶贫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9.
[3]王吉财,刘祥.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教育观察,2019,8(08):57-58.
[4]曹桂玲,赵映川.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7):26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