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课堂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   作者:庞子玲
[导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又离不开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必须要让学生熟练掌并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一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具体论述了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能力;策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现如今,核心素养引领整个教育行业的潮流导向,因而如何培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尤其重要。所以,教师要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也应立足核心素养导向,在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开阔视野进而爱上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重视阅读的培养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强其对大千事物的理解认知能力,阅读是理解的载体,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也得到大大提高,因此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必要的选择。
        一方面,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教师可以转变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揣摩学生的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通过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分组阅读、角色扮演、动画展示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有效的互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体验阅读的快乐。
        另一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对阅读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更加快速有效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去粗取精、除去杂质、留取精华,举一反三。
        二、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因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坚持点滴累积,让其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教师作为引导者、指路人,首先必须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以学生为主,打造轻松、诙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加强阅读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应当在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课后辅导,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鼓励学生阅读健康有益的课外书籍,例如:意林、读者、青年报刊等,也可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验语文知识的魅力,并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扩大阅读范围,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前指导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技巧:泛读,精读和速读。首先,泛读是指广泛地阅读,也就是看大量的不同层次的阅读,达到量变引起质变的效果。其次,精读是深入细致地阅读,针对重点文章,全神贯注、逐字逐句进行解读,要求调动多种感官一边读一边思考记忆,做到渗透理解。

最后,速读是快速地带着问题浏览文章,集中注意力,做出最快的信息处理和消化,用最短的时间提取最多的信息,从而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品味文章里富有说服力的语言。如在《纪念白求恩》一课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品一组词,到一组词中一个字的差别,来品味语言的微妙。在揣摩这微妙差别中领悟毛泽东对白求恩同志和“这类人”的情感,对比鲜明。最后总结出对比论证手法和最具魅力的写法:正面写、反面写和侧面写,深入理解毛泽东同志的观点和思想,水到渠成,由此构建灵动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是要通过文章的描述使读者理解它所表达的内涵,所以要先明确文章的题材,学会审题,读懂题目所表达的含义,例如:题目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老师就要让学生理解其含义明白其作用。再者,在进行阅读时要理清文章层次,分层次的进行阅读,使复杂的文章简单化,更有助于学生高效阅读。培养科学的阅读方法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这篇课文中,《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鲁迅的作品,是他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地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课文中洋溢着作者满腔的爱国热情。因而教师也要用生动的语言导入新课,这样相比起干巴巴的说教,学生更加乐于接受,也更容易记住。比如:鲁迅的纪念碑为什么建在仙台呢?(生:鲁迅在日本留过学。)藤野先生和鲁迅是什么关系?(藤野先生是鲁迅的老师。)鲁迅在离开仙台二十年后写了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藤野先生》,下面就让我们沿着鲁迅先生的足迹,去重温那一段往事,借此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欲望。
        (四)创设多样情境,渲染学习氛围
        随着课堂的深入,最开始被激发的学习兴趣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弱化,加之初中的学生自制力又没有那么强,很可能会被其他事物吸引走。这时教师就要创设有关阅读课文的情景,让学生将注意力重新锁定到课本上。例如,在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古诗中,教师不仅要用优美的语言导入课文,而且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于诗中的情景,加之音乐的播放,以乐动情,进行诗歌赏析: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如此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还能让学生对于这首诗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学生理解了故事,背诵也就愈发简单了。
        三、小结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场日积月累的持久战,教师需要持续的为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从自身入手,理论联合实际,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引导并及时指正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尽最大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刚.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简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2)
        2.牟国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5)
        3.王艳杰.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5(18):77-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