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内涵,教师应意识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过程的必要性,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扩展教学内容并培养小学生传承优秀文化的意识。本文从增强小学生精神素养与提升语文课堂趣味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策略,为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供新教法、新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扩展教学内容、增添课堂趣味性的作用,还能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对小学生的行为产生指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衔接点,巧妙搭建桥梁,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做到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
一、中华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增强小学生精神素养
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精神生活被人们忽视,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受到侵蚀。现代文化倾向于物质文化,强调个人的物质享受,对个人的品德修养相对轻视。然而,在倡导素质教育,强调培育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当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看到学生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进步的重要性,将学生培养成为品学兼优的现代化人才。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能使学生了解古人面对生活挫折的做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汲取精神力量,找到面对人生逆境的正确方法,为学生解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困难提供经验。此外,许多传统文化传达了不同的时代精神,这些时代精神中本身具有可取之处,教师应使学生充分理解不同时代的文化,引导学生形成辩证的文化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当下,思辨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学生拥有较强思辨能力才能做到明辨是非,树立正确三观。
(二)提升语文教学课堂趣味性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相对单一,许多教师讲解古诗文时局限于解释字义、词义、句义,忽视了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传统文化的教学。这导致许多小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只限于对字句的理解,缺乏对古代文化的感知能力。久而久之,学生认为学习古诗文与学习拼音、生字无异,逐渐丧失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这警示教师应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中华传统文化便是教师提升教学课堂趣味性的得力助手。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小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等,许多学生沉浸在传统节日氛围之中却不知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教师可借助教学契机渗透对传统文化习俗的介绍,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细节。学生在探寻文化细节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探究性,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这有利于学生打破对语文课堂的刻板印象,实现高效学习。
二、中华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
部分小学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缺乏重视,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许多教师认为传统文化教学无法迅速提升小学生的应试成绩。传统文化教学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需要先培养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初步感知能力,然后再逐渐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部分文化内容。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观念的影响,缺乏教学信心与耐心,不愿意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在重视文化传承及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背景下,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将传统文化纳入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多篇课文提及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语文教师可任意选取其中一个节日开展传统节日探究活动,以此激发学生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以探究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为例,教师可先在教师内粘贴年画、对联等寻常百姓过春节常见的事物,营造过春节的喜庆分文,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春节常见的传统文化载体。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在家乡过春节时看到的事物,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春节习俗,学生讨论的过程便是理解传统文化多样性的过程。学生讨论过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选取自己认为最具特色的春节习俗与他人分享,教师则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做适当补充,帮助学生完善对春节习俗的认知。如许多学生会提到家乡人在过春节时会张贴年画,但学生通常更加关注张贴年画这一行为本身,忽视了“年画”作为传统习俗载体的文化内涵。教师则可在此插入对年画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年画上的年兽背后蕴藏的神话故事。学生通过了解年画背后的故事,对这一事物的文化价值有了全新理解,文化价值观便由此逐渐形成。
(二)实现多样化教学
中华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有着巨大差异,教师应选择正确的方式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自然衔接。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探究欲望强烈的特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给他们留下发挥个性的余地。例如,教师讲解《春晓》这一古诗时,先借助一段动画短片帮助学生认识古诗中的生字、生词,同时激发学生探究该古诗的兴趣。学生看到动画短片中鸟儿、花朵等事物,听到风雨声、落花声,注意力更加集中。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一画古诗中展现的场景。许多学生只能画出诗句中提到的事物,而忽略了该诗的写作背景。如古诗中的“夜来风雨声”一句表明诗人描写的是夜晚的场景,但许多学生会忽略这一点。此时,教师便可从学生忽略的地方切入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如引导学生探究“夜”这一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文化意味,然后再让学生画出“夜”的场景。许多学生用黑色表现“夜”这一意象,教师看到学生的作画,再引导学生说一说黑色的夜晚给人何种感受,学生在谈论感受的过程中会逐渐接近这一意象的文化意味。
(三)增加课外传统文化资源
在提倡个性化教育的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应当具有较强开放性,教师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应具有开放性、创新性思维。例如,教师可配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学习书法文化、绘画文化。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有关传统文化的课外读物,使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的过程中巩固所学,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同班级可组织传统文化交流沙龙,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分享传统文化知识,形成人人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但无论使用何种方法,教师都应当秉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文化观念,在引导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在教学中融入个性化元素,使学生被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从而愿意主动投入语文课堂,主动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参考文献:
[1]李刚.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课内外,2020,(2):274.
[2]姚永峰.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J].学周刊,2020,(3):93.
[3]周以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考[J].数码设计(下),2019,(12):167.
[4]仇咪.小学情趣语文教学下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文学教育(中),2019,(12):66-67.
[5]谭晓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魅力中国,2019,(52):470-471.
[6]刘大枚.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J].读与写,2019,16(3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