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作文题目引起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   作者:赵如华
[导读] 在生活中你一定帮助过别人,也得到过别人的帮助,请以“帮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在生活中你一定帮助过别人,也得到过别人的帮助,请以“帮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要求:1.内容具体,感情真切;2.不准用“帮助”做题目;3.不低于450个字。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话题问题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大部分学生写作文的时候,题目都用了“帮助”二字,这显然不符合题目要求,因要求题目自拟,任何一个习作题目的出现都是有一定的渊源,在实际教学中又不能另起炉灶,这样既加重学生的负担,又不利于教材任务完成,这就需要教师静下心来研究教材。
        本题目出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虽然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虚构的故事,但读起来却像在生活中发生过一样,因为这些故事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影子。按照承前启后的原则,第四单元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不同的普通人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出的人性光辉,这三篇课文分别是《桥》、《穷人》、《在柏林》。
        如何将学生的习作引入到课文内容上,仿写出高质量的作品来,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吃透课文内容,挖掘课文精髓,这样学生就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注意到人物,故事情节,经过,结果,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既教了课文,又完成了本次习作,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忌讳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我们知道央视黄金档节目《焦点访谈》,首字幕就是“用事实说话”。我们教学生作文时,一定要求学生用事实说话,那么这个事实从哪里来呢?除了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我认为学生积累材料,还有以下途径:
一、理论联系实际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学习的途径就有多宽广,本着这个原则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并从这些小事中引入联想和想象,将真善美假恶丑这些儒家思想像春雨润物一样潜移默化在学生的心中。
二、鼓励阅读,注重积累
        作文的写作是需要素材的,素材的积累量直接影响学生写作的灵活度,其中多阅读是直接提高素材积累量的有效方式。阅读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反复阅读,甚至还可以背诵下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长期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作者的创作思维和写作手法。
三、多写日记,记录生活
        日记是一种非常自由的写作形式,并且与生活结合紧密,长期写日记,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悟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文字表达能力,因此是积累素材的有效方式。可组织学生每晚睡觉前写10分钟日志,记录当天自己的生活,写作内容形式均不做限制,但要真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逐渐增多,并对于写得好的予以鼓励,写得差的予以指导。还可不定期举办写日记比赛,提高学生对写作的热情。
四、观察生活,表达生活
        作文是学生个性的一种体现,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不一样,写出的作文也必然是不一样的,因此要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意义。让学生们意识到写作就是表达生活,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写出真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没用的,应该去寻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倾注出真实的水平。”这个源头其实就是我们丰富复杂的生活。


五、身临其境,表达自我
        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写作也一样,生活才是写作的根本来源。作文本身就是对人或物有感而发,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打破传统的作文指导方式,走出课堂,让学生全心参与到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比如,一次上课时,突然天色大变,电闪雷鸣,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写作机会,便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相互交流。下课后雨停了,我便让学生去观察雨后的校园,那次学生交上来的作文让我非常惊讶,描写得非常细腻,感情真挚,
想象力丰富。还有一次我走在路上,一个学生跑过来说,“老师,快看,蜻蜓点水——你才给我们讲过的”。这让我意识到与生活结合去指导学生写作是如此重要,可以让学生融入进来,写出有真挚感情的好文章。
六、展示个性,鼓励想象
        随着教育模式的深化改革,“个性化”教育不断被提上日程,尤其是当下的初中生都是比较有个性的一代。这就要求老师不能再像用“统一”的教学方式,而是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学生个性化并不是教学管理中的包袱,老师须要改变这种观念,如果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引导得当,便能极大发挥出学生潜能。个性化差异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麻烦,只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灵活的要求,当然前提也必须是老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多鼓励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在其有潜能的领域充分给予深刻的指导。
七、常看电视,合理上网
        和读书相比,电视和网络能让学生更快,更有选择性地接受到更多的,更新的信息。关键是老师和家长善于引导,较大程度地发挥电视的积极作用,避免它们的消极作用,要把电视与看书、参观、游戏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各种积累互相联系,更系统化,更容易记忆。
八、连写日记,再现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必须引导学生会观察与思路,并随时随地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做生活的有心人。
        同时老师可提供多种途径来传授写作方式,调低写作难度,循序渐进,在恰当的时机,多给与鼓励,让学生得到认可,并树立起写作的信心和成就感。同时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高尔基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老师就应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刻意对学生进行拓展思维训练,鼓励学生想象,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问泉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简言之,生活才是作文的根本,想要在写作时文思泉涌,则必须融入到生活当中去,积极参与,认真感受,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真实的素材。让生活和作文融為一体,才能让作文教学真正有意义,让学生愿意去写作,爱上写作,真正的学会写作。
        生活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学生须要做的就是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发现的方式就是多用眼睛去看,多用心去感受。因此需常常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比如对春天的感受,春天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渐渐地,学生便能体会到其中的美感与乐趣,主动积极地体会生活中的变化,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既要放手让学生去写,又要严格指导。要从内容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 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作文训练的方式应当灵活多样。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题材,提出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细微处着眼,要呵护学生的稚小心灵,让这一株株幼小的树苗做到真善美并且茁壮成长。真正地让学生用事实说话!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