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比较缺乏,不能清楚地遇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加上家长的过度保护等,导致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悄然减退或缺失,在活动中幼儿极易给自己或者他人带来危险。户外活动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到底会有哪些安全问题,本文是笔者在深思中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纷纷说出了自己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管理;策略
本文主要揭示了在我园户外活动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当然也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总结起来就是“活动懂自护,安全有保障,我们有策略,师幼共成长”。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户外混龄游戏活动中场地宽敞,活动场地丰富,层次多样,幼儿可以选择的地方比较多,幼儿整体人数较多,教师容易重视个体忽视全体,对整体幼儿的关注度不全面。户外活动中不恰当的穿着也是出现安全问题的因素之一。雪地靴、棉鞋等不利用幼儿的运动,容易引发摔跤等,一些带绳子或者装饰品的衣服也容易对幼儿引发一些小伤害。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活动器械的预估不足也会导致安全问题的出现。同时孩子们的规则意识也比较缺乏,活动中出现有个别幼儿在户外活动时间自己偷偷往楼上跑的情况。幼儿喜欢挑战,喜欢快跑,但缺乏自我安全意识,对自己的行为控制力弱,如在户外活动快速奔跑容易出现与别人碰撞的情况,也容易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对大班孩子来说,让他们能够简单判断自己一些行为带来的后果也是有必要的。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由于表达能力及刚入园的不适应等情况,更困难的可能是遇到问题了不会和老师说,需要老师通过自己的观察去猜测,很多时候可能会因为老师的一时疏忽而造成与家长之间的误解。总之,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问题经过梳理汇总为器械、活动场地布置、人员安排、教师护导、幼儿安全意识安全能力等多方面。
二、改进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安全管理策略
(一)做好户外活动统筹安排工作
活动前,教师首先要做好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提前做好器械检查,准备工作充分。其次,明确游戏规则,关注个别幼儿的特殊情况;活动中,教师一要安全巡视,重点指导,对活动中的幼儿全面关注。二要在互动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三是教师要鼓励幼儿探索尝试,体现教育机智,加强幼儿护理。活动后,教师首先要整理场地,但更要关注整体幼儿情况。其次,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解决。最后,做好家长沟通。
(二)“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在幼儿这方面,幼儿首先活动前要穿着适宜,不戴佩饰,有自我保护意识及自控力。其次,幼儿在活动中能够遵守规则,同伴间友好相处,遇到情况及时汇报。
在幼儿教师这一方面,第一,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游戏场景,预设潜在危险因素,对场地安全有充分的预估和准备。第二,幼儿教师能够在游戏中定点定位指导,关注个体差异的同时更关注整体,发生问题正确及时处理。第三,全体幼儿教师能够日常管理中加强安全教育,活动通过情景再现等方式及时交流活动中的突发问题。
对于幼儿家长,家长首先要建立正确的育儿理念,不过度保护,能够放手,鼓励幼儿尝试。其次,家长能够支持和配合幼儿园的育人工作,为幼儿提供合适的穿着,如舒适合脚的运动鞋、简单方便穿脱的衣服等。
对于我们园所,作为幼儿户外活动、体育运动的主场所。第一,加强对场地、活动器械的定期检查和维修更新,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隐患。第二,校领导带头,转变幼师观念,提升安全意识,加强管理,关注细节,做好墙面、地面等安全防护。第三,教职工共同养成对园所安全时刻关注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为活动安全共同助力。
(三)理论学习提升园区管理
《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策略》一书中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指导要点和安全管理策略,是对我们本次教研活动的补充和提升,全体教师针对书中的内容也进行了仔细的研读,通过共读好书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安全管理理念,丰富教师的安全管理策略,为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保驾护航。户外活动中的安全管理是教师专业的体现,是智慧的体现,更是艺术的体现。适宜的、有效的安全管策略是保障幼儿安全活动的前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总之,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有效落实幼儿园安全管理策略,我们将一如即将孩子的安全问题摆放在第一位,在关注安全的同时,我们将更加注重通过策略提升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孩子的快乐成长、健康发展一路护航。
参考文献:
[1]赵成知, 贾水库, 刘伟. 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管理研究--某市校园安全管理对策探析[J]. 安全, 2016(2):61-64.
[2]李槐青. 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05):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