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师与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为笔者认为要想做好教学工作就需要师生具备良好的互动性,彼此之间互相了解、配合默契,“教”与“学”的目标一致。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语文课程为例,探究加强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师生互动;教学途径
提出加强师生互动这一探究话题是因为笔者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教师只关注教学质量,与学生关系冷漠;有的教师十分严厉,让学生敬而远之;有的教师保存着自身的“神秘感”,一下课就跑的无影无踪,种种行为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造成了双方的隔膜。基于此,笔者建议教师要主动放低自己的身段,与学生进行多种互动,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具体如下所示:
一、学会尊重,正确看待师生关系
尊重是一种情操,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养。但是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会暴管理学生、强迫学生改变想法或行为,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影响了师生关系。在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正确看待师生关系,认识到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尝试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和价值。
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余光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这五首诗歌时,笔者为同学们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当然,自主阅读活动是有目的的,那就是圈画出阅读中遇到的困惑或收获的心得,为之后的“读书交谈会”准备条件。没有了教师的束缚,同学们阅读的兴致很高;同时因为缺少了教师的引导和指点,大家不得不阅读得更加认真、思考得更加深入、分析得更加透彻。在此过程中,笔者也积极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制止学生闲谈;给予学生语言和物质上的鼓励——帮助其加入到“读书交谈会”中。等到以上的教学环节结束后,笔者检验了大家的学习成果:纠正个别学生错误的观点,引导大家向正确的方向思考。而同学们的阅读体会与标准答案有所出入的,笔者也没有强制大家改变自己的观点,因为这是同学们个人体验活动的结果,值得肯定。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正确看待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明,明确了“教”与“学”之间的地位,因此营造了自主阅读环境、举办了“读书交谈会”、进行了当堂检测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彰显了学生的地位。
二、学会赏识,正视学生点滴进步
教师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平常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鼓励代替批评,学会赏识学生,给予学生以肯定的评价,帮助其建立学习自信心。
如,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这一篇文言文时,一开始大家就存在着畏难心理,因此没有好好配合笔者的教学活动,不是课堂走神,就是不积极思考问题。见此情景,笔者分析了同学们的心理,认为他们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基于此,笔者设置了一系列活动:首先是教师示范活动,帮助学生扫除生字词和断句的障碍,提高学生学习兴致;其次是实施小组合作,即让学生在同龄人之间诉说自己的困惑,获取同龄人的帮助;最终,笔者实施了小组汇报展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包括学到的知识和依然存在的问题,以此了解学生们的学习进度。在此过程中,笔者尤为重视学生的进步,哪怕是认识一个生字,解释一个字词的含义或者尝试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都是一种进步的象征,都受到了笔者的表扬,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了阅读自信,提升阅读教学质量。而笔者发现同学们接受表扬后学习的兴致更足,学习的兴趣更浓,也能主动与笔者交谈,提出自己的质疑、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实施了赏识教学,即用肯定和鼓励代替了批评和指责,这样做既能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又能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得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开展交流。
三、学会倾听,重视师生情感变化
倾听是了解内心以及情感变化、发现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这个倾听可以是教师倾听学生的诉说,也可以是学生认真倾听教师诉说,无论何种形式都能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
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就“智”体现在哪里这一问题倾听了大家的看法,了解了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再如,学到《岳阳楼记》这一篇文章时,笔者举办了“借景抒情”的读书交流会,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景观抒发自己的情感,而笔者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让同学们感受颇深;学到《我的叔叔于勒》这一篇文章时,师生进行了课本剧表演,一方面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借助“看”的形式倾听到同学们对菲利普夫妇、“我”、叔叔于勒的人物看法,理解“金钱至上”观念下的悲哀与无奈;学到《范进中举》这篇讽刺小说节选片段时,同学们倾听了笔者对《儒林外史》这本小说的整体评价,对笔者和阅读文本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综上,为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笔者经过一番探究后提出了学会尊重、学会赏识、学会倾听这三种有效的途径,以期为教育教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泽文,雷呈勇.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类型与实施环节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4).
[2]赖秀琴.对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性的几点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