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始加大关注力度,经过对过去几年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总结和反思,建立并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课程的实践,在此背景下构建新型的教学理论、教学应用以及技术支持三种领域结合的“三位一体”培训课程,进而有效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关键词: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
前 言:
新时期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不仅仅只限于学科的教授,同时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双向发展并作深入探究,在课程实践过程中需要以技术素养、计划和准备、组织和管理、评估和诊断以及学习和发展这五个角度为标准,在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都给予全方位的融合,基于此背景,本文对现阶段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实践开发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历史背景
其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课程培训从“九五”期间就已经开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操作式培训。该阶段也是信息技术培训的基础阶段,主要是让教师学会计算机一些基础操作,针对一些应用软件以及基本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的一种培训方式[1]。培训内容有Word文字处理、PPT演示文稿制作、网络应用初步、Excel数据处理、Flash动画制作等,这些技能与教师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并且将培训课程设计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不同级别的课程所需要的学习的内容也会不同。
第二:案例式培训。该培训方式是在教师拥有一定的软件操作基础之后,为了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创建的。总体而言,案例式培训是将应用软件中多种功能进行实际应用,进而创建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习者通过案例的学习进而掌握其中的一些软件操作技能,一般这种培训模式都是以信息技术软件功能模块进行分类,将案例设计中各种操作技能相互区分,进而完成多个案例的制作。该培训方式需要培训部门自行设计,制定相关的培训方案。
第三:项目式培训。该阶段的培训方式统一以项目的形式,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领域相互融合进行学习的培训方式[2]。例如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等,并且在每个项目中又被分为多个级别以及多个级别的课程,将教学理念和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式进行巧妙的融合,经过不断的参与和体验,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课程培训实践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信息技术课程以及进入到中小学教师的学习任务之中,但是从具体的应用来看,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内容缺乏相关的创新理论指导。现阶段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程主要以操作实践为主,使教师能够对相关的应用软件进行正确操作,但是缺乏一定的指导内容与教学应用的相互融合,一般教师在熟悉信息技术软件的操作技能之后,由于教学环境和设备的限制,很难在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应用软件更新速度加快,不断产生的先进技术以及软件功能越来越复杂和丰富,因此在课程中没有相关的创新理论支撑,很难使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对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进而学习效率极低,不能给出教师足够的创造性学习空间。
第二:课程实践主要以“教授”为主,缺乏相关的理论引导和启发。
在目前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程中,主要以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为主,以操作训练的形式使学习人员被动的学习,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只能局限于自身的技能范围,其他一些教学理念和思想都是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表现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缺少知识内化的过程,很难将自身所学的技能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而导致思维难以转变和完善,最终课程实训效果不佳[3]。
第三: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信息技术培训项目的开展为教师带来了全新的课程体验,在教学理论中发挥其引导作用,并且提供了相关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问题,在参与学习的方式上注重了创新,但是该项目课程也有较大的局限性,首先该课程是以专业的项目为基础理念创建课程体系,但是难以满足教师实际教学的具体需求[4]。其次在项目式培训课程中虽然包含一定的理论指导,但是只代表了短期的项目教学理念,在项目实施的短期内才能帮助教师做出改变,但是一旦教师离开项目环境回到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很难学习的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因此项目式培训很难在教师常态化环境下进行重点实践,最终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课程应用效果不佳。
三、对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课程培训实践探究
(一)提升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正确认识
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传承人类的价值和学习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教学资源的空间局限性,在互联网时代的带领下,中小学教育已经完全的引入现代信息化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因此必须在教师工作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这也是信息化终身学习的重点要素[5]。只有教师对信息技术意识的提升,才能利用自身的先进理念更好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提升信息化意识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求。
(二)完善教师培训模式
在目前信息化技术课程实践中,很多问题都发生在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相关的技能方面。因此学校应当根据自身校园资源对教师进行科学化培训。
首先可以进行按岗位培训模式。在实际课程实践中,根据不同岗位的应用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例如学校的行政人员,主要进行平台操作培训;学校管理人员以及学籍管理员等等,讲这些专业的岗位进行专业培训可以保证技术实践的有效性。其次在培训时应当按教师的不同需求进行培训,例如一些基础培训和技能培训,按照教师已学知识和未学知识进行划分,并且将教师等级进行划分,例如一些骨干教师学习视频制作、照片处理等技术;最后按照时间来划分,根据教师自身学习能力与水平进行划分,各取所需,让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选择不同培训内容,结合自己的短期目标和对技术的应用,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加强自身的信息文化素养。
(三)加强学校信息化教学制度保障
对于教师信息技术课程实践设计应当由学校相关的制度进行保障,同时也是一种对学习约束的作用,遵循需要性原则,结合自身学校资源和教师需求,建立相应的信息课程实践管理制度,进而保障教师能够在制度的要求下自主探究信息课程学习实践。
结 语:
对于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的提升不仅仅只限于操作技能的学习,而是要做到将实际教学内容融合到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中去,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才能在未来发展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质,进而利用网络技术资源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席江玲. 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叶宇阳. 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D].湖南理工学院,2019.
[3]李伟.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策略探讨——关于校本教研模式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6):168.
[4]张莎莎. 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校本策略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
[5]单丽.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课程开发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5(02):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