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教师更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得到了激发,才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用创新思维去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拟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育方式 创新思维
(一)培养创新思维的意义
古今中外,大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创新思维能力很强的人。他们凭借高超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事物进行优化组合,正确评价,对信息进行科学判断,认真梳理。一句话,他们靠智慧、靠特色、靠创新、靠点子,开拓了事业上的一片广阔天地,被人们赞颂。而创新思维能力超高、超众,就能敢于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思考别人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创新思维能力的超与凡,将决定一个人的勇气、胆识的大小,谋略水平的高低。同时,创新思维能力的大小及其表现形式,将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发展定位和目标设计。如果不了解自己属于何种素质、何种类型的人才,就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不仅工作干不出色,事业不会有为,而且还会不自觉地浪费自己可贵的天赋。基于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
(二)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1、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听说读写
第一,确立了语文活动教学的体系。以“活动”带动“文体”和“阅读”;活动层次分明,有活动单元、单元活动和课后的思考探究活动。
第二,实现了活动与语文的有机结合。一是活动与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如“走近经济”活动,让学生在了解经济,收集、整理资料过程中,运用听、说、读、写和搜集、观察、体验、调查、访谈、编辑等,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构建了语文“活”和“动”的机制。学习的对象、内容、环境和方法都是“活”的,师生可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内容等,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
2、以阅读为杠杆提高语文水平
第一,构建了阅读的体系。围绕阅读,安排听、说、写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以阅读为主线,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的体系。
第二,加强了阅读指导。单元都设置了“点击链接”栏目,介绍了多种阅读方法。
提供了“精要、实用”的语言知识。
(三)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只要在下面听讲,记住教师划出的重难点加以记忆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新课改要求对学生進行全面发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人才是真正的良师益友,高中阶段帮助学建立起独立,发散的思考模式,是为学生的未来奠定成功的基础,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师可以将语文与实际生活联系,引导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与竞争意识。与课本教学内容相结合,多布置相关的社会实践,实践出真知,让学生通过亲身探寻讲课本知识内化,使知识真正为自己所用,并以此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2、改变课程评价的单一指标性
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有各自的差异性,以成绩论高低的评价观念是狭隘和落后的,更是对学生的不公平,有的学生可能在识记方面并不突出,但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会在某一方面如写作有突出的能力,教学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分数高低去评判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不仅会让学生产生过大的学习压力,压抑自己的特长而去迎合“分数”,更严重打击“低分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磨灭掉对语文的热爱。
3、更新传统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自己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平等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例如,在学习《相信未来》一课时,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从诗人以及作诗背景导入课堂,这样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理解与想象能力,学生只会根据诗歌的背景来深入诗歌的学习,缺乏了对诗歌的创新思考。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朗读诗歌,然后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分享自己不同的见解,如诗歌的内涵、情感、背景等等。
结束语
习近平书记说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当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教师与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富永.高中语文教育模式中的创新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
[2]张楠.浅谈高中语文教育模式中的创新意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