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发表时间:2020/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   作者: 赵容梅
[导读]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故事。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采用连环画形式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之后,不断地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扔下这个去抓那个,扔下那个又去抓另外一个,到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只能空手回家的故事。这篇课文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插图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认识“猴、结、掰”等生字,正确读写“块、非、常”等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可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明白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一事无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正确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看插图、做动作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表示手部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感悟道理: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一事无成。
        【教学准备】
        准备“猴、结、掰、扛、扔”等认读字卡;准备“块、非、常”等学写字的田字格字卡;纸质课文图画和PPT课件。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同学们,学完课文,我们知道了小猴子下山以后做了四件事情。那么,谁能说一说,它都做了什么事情呢?
        (出示字卡与图片,以此提示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然后,教师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以后看到了很多东西,都非常喜欢。它抓起这个扔了那个,到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那么,大家想想,你们在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这样的情况呢?
        (学生们瞬间活跃起来,相互议论,纷纷高举小手。)
        生1:我看书时,总是这本书还没看完,就去拿新书看了,到最后哪篇文章也没记住,也不知道讲了什么。
        生2:我在家打扫卫生时,也经常像小猴子一样,桌子还没擦完,就抢着去扫地,结果哪件事情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通过小猴子的做法来检查自己,这很好。以后,我们可不能像小猴子一样,扔了这个抓那个,到最后什么也做不好。我们在平时,不管作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认真完成,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片段二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五幅图画(与课文插图相同),各小组认真观察图上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每幅图边写出一句话或一个词,以此体现这幅图画的主要意思。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将这五幅图画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
        (各组学生讨论图片内容,但由于自身词汇量的匮乏,不能很好地写出相关词句,只能先用一句话来描述每幅图上的内容。)
        生:老师,我们可以看书吗?
        师:可以啊。接下来,大家就打开课文,看一看课文中是怎么描述的呢?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复述,感受一下课文中都有哪些地方比自己说得好。
        (学生复述,教师一一指导。)
        师:现在,谁能勇敢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生1(站起来):我!(根据所给图画讲述图的内容,偶尔看一眼课文。


        师:你觉得自己说的怎么样?与课文讲的相比呢?
        生1:我觉得课文用了“又大又多”等词语,比我讲的好。
        生2:老师,我也要讲……
        师:你讲的也很棒!
        生2:老师,我还在课文中有一些小发现:课文第一到第四自然段中,说法有些相同,都是“小猴子走到        。他看见       ,非常高兴,就         ”这样的,我们背诵的时候就会好背很多。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会读书的孩子,同学们可以按照他的这些发现去讲故事。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复述、仿说课文故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学生通过阅读、仿说,既可以提高阅读兴趣,积累优美词句,又能快速理清课文段落结构的主要特点,为背诵课文做好进一步的铺垫。)
         片段三
        师:刚才同学们都仿说得很好。但是,仿说毕竟不是自己创作的,下面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呢?
        (学生们陷入思考,默读课文。)
        生1:我认为,故事开头应该这样写“一天,晴空万里,秋高气爽。猴妈妈让小猴子下山去摘玉米”,这样文章会更美,读者也会清楚事件起因。
        生2:我觉得结尾可以写“小猴子最后空着手,什么也没有得到,觉得很难过。他用手挠着头,不知道回去该怎么跟妈妈交代。”
        生3:故事结尾还可以改为“小猴子哭丧着脸回到了家,哭着向妈妈讲述了下山的经过。妈妈笑着对他说:没关系,你以后可不能像这次一样三心二意啦,做事一定要一心一意的。”
        ……
        (本环节是让学生通过思考,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为课文故事增添增多有趣内容,使之更加丰富、精彩,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个性化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片段四
        师:我们已经对课文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有人愿意扮演这只小猴子表演他下山的过程吗?
        生:(争先恐后)我来!我来!
        师:好!大家做好准备,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小猴子,一人负责念旁白,看看最后哪一组的表演最有特点,让他们上台为我们全班表演。
        (用多媒体播放课文音频,配以活泼欢快的音乐,让学生注意“掰”“扛”“扔”“抱”“追”“蹦蹦跳跳”等词语的动作和表情。待学生表演完毕,教师要给予实时点评与总结。)
         反思
        本篇课文时有五幅图画组成,内容形象生动,非常适合学生表演。由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且善于模仿。通过上述环节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了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甚至还会有自己的独特体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猴子下山》一文的设计思路是“贴图写话——仿文复述——理解创编——升华表演”。全文以“说”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说”中学习课文,阅读课文,从而展示出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