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开展素质教育,所以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对过去的英语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创新,落实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和学生积极沟通和互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在本文中主要对初中英语互动式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分析了英语课堂的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几点在初中英语课程讲解的过程中有效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初中英语;构建;应用;
前言
与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存在本质性的区别,互动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英语教师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来教学英语知识,这需要教师更多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促使学生经过英语知识的学习产生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体验,有效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1.师生互动较少
在过去的英语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都是采取填鸭式的课程教学方式来完成对英语知识的教学,整节课教师都没有与学生进行过多的交流与互动,课堂教学氛围也比较沉闷,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很容易分神,而且学习效率也比较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这门语言并可以将其运用于沟通交流中。然而英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都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为教学目的。在英语试卷中没有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考察,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是让学生机械式地对英语单词以及句型等进行记忆,而没有让学生将学习到的英语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沟通交流中。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没有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到一起,这已经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也不利于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的构建,从而不能够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兴趣,增加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难度。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1.设置游戏,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学生快乐学习才可以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
英语教师在采取互动教学模式来开展英语知识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英语课程知识与游戏结合在一起,然后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教师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所具备的特点准确把握。例如,初中英语教师在对学生教学英语单词的时候,可以设计听单词学表演的游戏,在教学的时候将学生划分多个小组,每组包含两位同学,一位同学说出单词,另外一个单词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表演,在一个同学表演完成之后,两位同学的角色互换,最快精准完成动作表演的小组给予奖励。通过将课程教学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来开展互动教学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对英语进行运用而且彼此也需要相互帮助合作,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2.带入情景,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英语教师在采取互动教学模式开展英语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合理的教学情景,从而让学生和教师进行深入互动。构建教学情景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提问和课本情景剧表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情景的构建,还可以采取讲故事以及唱歌的方式来构建教学情景。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为了更好地对初中英语知识进行教学,还需要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让学生产生感官冲击。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自我介绍教学的时候,英语教师就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一些新生入学自我介绍的视频,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播放,因为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过开学自我介绍,所以通过播放视频就会让学生产生共鸣。然后向学生提问:大家平时都是使用汉语来进行自我介绍的,那么大家怎么使用我们学习的英语来进行自我介绍呢?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为学生构建一个教学情景,促使学生与同学以及教师之间进行互动,经过自我介绍可以加深同学之间的了解,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过去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国家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所以初中英语教师需要采取互动教学模式来开展英语知识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作为英语知识教学的主体,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来促使他们更多地参与到知识教学当中,通过让学生与同学以及英语教师进行充分地交流和互动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将课程知识与游戏结合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讲故事等方式来构建互动教学情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很多情景均可采用互动式教学,值得继续研究探索,以求找到更为高效的英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洁.??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11)
[2]吴琴芳.?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名师在线. 2019(33)
[3]马维环.?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J]. ?传播力研究. 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