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我国现今大力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国计民生,但是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的美育教育始终滞后于城市,成为教育界需要努力解决的一大难题。针对此,2017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指出,美育专职教师以“走教”的方式到农村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本文以作者亲身经历,探讨音乐专职教师到农村“走教”的工作实践,希望能为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音乐教师;农村走教;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教育“软”件落后,尤其是以体育、音乐、美术等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学生享受不到应有的美育教育。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根据《办法》要求,大胆尝试了音乐教师“走教”上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走教这一模式既能改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缺乏教师资源的现状,又能让农村学生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还能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
一、农村小学实施音乐走教的意义
(一)开展农村小学音乐走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文化素养、高超艺术修养的社会主义新人有着重要作用。
(二)解决农村小学音乐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音乐课程专业性比较强,广大农村小学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多数由文化课教师兼职授课,上课形式单一,主要以模仿为主,只要孩子敢唱、能唱、会唱,就认为达到了教育目的,但是实际上远远不足。通过音乐教师“走教”这一模式,把优质的音乐教育资源由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调配,送教到校,大大缓解了农村小学音乐师资力量紧缺的压力,让农村学生不仅仅是会唱,还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唱以及在音乐中抒发自己情感的方法,并体会音乐带来的意义。
(三)促进城镇、乡村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走教”这一模式的实施,让城镇优质的教育资源向乡村倾斜,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壁垒,让广大的农村学生扩大了学习的视野、提升了学习的平台。
二、农村小学音乐走教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几乎都是以自然村落为基础分布,较为分散,年级设置虽然齐全,但每个年级学生少,甚至个别学校采用复式模式教学。这造成走教老师进驻学校的交通不便,重复教授课程内容,会让教师形成心理上的厌倦。而为了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大部分的城镇走教教师多选用年经教师为主力,但是这部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也会影响到走教学校的教学质量。另外在农村小学教育的实施中,音乐教育与升学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这也导致虽然共享了教育资源,但是却难以解决在此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各种新问题,例如走教教师上课结束,学生基本上就再也不会接触到音乐,无法完成课后作业和练习,影响课程进度。
三、让学生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需要科学制定走教行动策略
(一)摸底排查
摸底排查不仅仅要摸清农村小学的底,统计各个区域农村小学的音乐师资现状,对其音乐教育进行全面分析,确定薄弱点;还要摸清可以“走教”的专业教师的底,统计人数、确定师资力量。摸底排查工作完成以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安排城镇师资力量有针对性的“走教”,把最适合的老师安排到最适合的学校,弥补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薄弱点,全面提升本区域内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质量。
(二)科学设置课程
在确定了走教师资以后,课程的设置就要考虑音乐教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本人的实际情况,以天为单位合理的安排课时,尽可能的让走教老师既不耽误本校的课程教学内容,又充分保证走教学校的教学效果。以笔者所在镇中心小学与镇属农村小学为例,镇中心小学音体美老师齐全,但是农村小学基本上没有这样的师资力量。身为音乐教师,笔者每周有一到两天的时间是驻扎在走教学校的,这样既能保证镇中心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进度,也能保证走教学校音乐教学的质量。
(三)走教不仅仅是送课到校,还要送教研到校
笔者在走教初期的时候,认为既然是送课到校,那么只要挑选优质的音乐课程,让农村的孩子也接受美好的音乐即可,于是精心准备了一些列的歌曲,例如《茉莉花》、《国旗国旗真美丽》等等,在教授这些歌曲时发现,尽管学生们接受了一定的音乐之美的洗礼,但总觉得还是有一点点的不足。这些歌曲是教学大纲要求的,但是却不符合农村学生的实际,不能让农村学生更好的体验音乐之美。
经过和镇中心小学其它音乐老师的探讨,我们决定不仅仅要送课到校,还要送教研到校。于是我们组织了各个农村小学的教师进行教研,讨论出一套符合农村小学实际的音乐课程,从一年级的《老师您早》、《小蜜蜂》到中年级的《丰收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再到高年级的《滑雪歌》、《赶圩归来啊哩哩》等等,让每一首歌曲既符合该年级年龄段孩子的特征,又能让农村生活在歌曲中体现,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课间、放学路上齐声欢唱。
(四)走教要健全落实各种保障措施
前面提到了我所在镇中心小学每周走教一天到两天,这是教学时间上的保障。除此以外,我们还为农村小学提供了硬件保障,指导每一个农村小学建立一个专门的音乐教室,各种音乐器材或者通过老师捐献、或者通过行政拨款购买也能配置齐全,在硬件上保证了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音乐教育需要长期的磨练,走教教师一天两天的课程并不能保证学生的完全掌握,需要该校老师来进行监督,所以身为走教老师的我成为了“师傅”,学生的文化课老师成为了“徒弟”,“师傅”不在的时候,“徒弟”要起到监督的作用,保证走教这一模式不流于形式,真正让学生学到音乐。
走教教师实现了农村音乐教育的“软件”保障,筹建专门的音乐教室实现了硬件保障,“师傅”带“徒弟”实现了质量监督保障,那么音乐教育的最终效果如何呢?镇中心小学在每个学期都有一次走教教师评价活动,这个活动分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听课,听走教老师的课,提出意见,打出分数;二是走教学校学生打分;三是汇报演出,让学生通过排练音乐小品或者合唱的形式进行。这样的评价既给了走教教师一种鞭策,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获得美感的体验和音乐的熏陶。
结束语:
通过音乐教师到农村走教这一形式,农村学生接触到了音乐,教师也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让更多的年轻教师活跃在音乐教育的第一线,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王宪芳、韩景林.一举两得话“走教”[J].小学自然教学,1994(4).
[2]田作超.音乐教师能不能“走教”?[J].江苏教育,1996(4).
[3]余昌仁.深化“联校走教”推进素质教育[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