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黄树文

发表时间:2020/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6期   作者:黄树文
[导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教育事业也逐渐进入了良性循环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教育事业也逐渐进入了良性循环,当下的初中教育的环境素质教育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而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同样在新时期新背景下,也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各学龄阶段和各个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机制的不断创新。因此,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主要围绕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探究
        引言: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总把学生的智育放在首位,对于体育和美育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体育课渐渐成为了边缘学科,然而实际上体育关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几十年的生活幸福,相较于智育和美育来说,应该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基础一切都是空谈。要想改变学科现状,首先应该从思想上明确我国体育教育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当下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的孩子在生理特点上,正是处于发育黄金时间,身体的可塑性较强,而体育教育的初衷就在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从而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体育与智育课程安排上不协调
        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和老师对于体育教育的不够重视,诚然小学时期的孩子即将面对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高考,需要在学业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当然也可以理解老师和父母的望子成龙心切,但是不妨深入想一想,学生正是由于学业压力巨大才迫切的需要将积累的负面情绪在运动中发泄出来,然而根据笔者的了解现下很多学校在学习紧张的时期还是会出现“霸课”的现象,如此的本末倒置是对孩子身心发展极其不利的。
        1.2缺乏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心
        这种情况的产生往往在于教师缺乏心理知识的研究,对于小学生年龄的孩子内心情感特点不熟悉,又因为思想观念上的陈旧,总是把课堂的核心放在所授内容的动作本身,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因素。例如在规范学生立定跳远动作时,有的孩子由于心理障碍会出现不敢起跳的情况,一般情况下的老师只是讲述动作要领后死板地纠正学生,却没有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使得教学目的无法达到。现代的体育教育需要将学习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有效提高。


        2.关于如何有效开展体育创新教学模式的相关思考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并对周边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作了简单的调查研究,并综合这些情况对于当代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出几点尚为可行的建议:
        2.1纠正传统的教学理念,引入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要想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改变教师自身的陈旧观念,明确小学体育课程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好的发展,而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自愿参加体育运动从而养成勤于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体育也是一项团队运动和竞技运动,当代体育教育也需要培养孩子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例如在体育拔河运动中,学生组织的对抗双方不仅需要身体素质较好还需要彼此之间的相互配合、团队协作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小学作为学生在身体机能和生理素质方面对于其良好的体育习惯以及竞技精神的养成非常重要的阶段,与传统的文化课教学内容相比,体育科目在教学过程中共更明显,因此老师在这一阶段应该改变自身教学理念并积极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锻炼习惯,更好的缓解文化科目带来的学习压力。
        2.2建立丰富、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无非是老师结合体育教材讲解动作要领后,带领学生机械式地重复练习,这种单一、无聊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锻炼习惯的养成,最终也使学生丧失了体育学习的兴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引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排球课学习时,除了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和带领学生进行动作练习,不妨带着孩子们看一场高质量的排球比赛,通过排球运动员在赛场之上的英姿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再结合教师对于分解动作的讲解,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学习其他运动科目时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人物或事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的创立科学、合理的分层次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孩子自主参加体育运动。
        结束语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模式探索来说,其是现阶段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当下学科重点在于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促进体育现代化教育方式的转型,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科学、健康发展,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人才。这一进程也许尚需一段时间,但笔者认为不能因为改革难就放弃,只要学界同仁共同努力,终会开拓出体育教育创新的一方净土。
参考文献
[1]张庆红.试分析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42):256-256.
[2]陈海霞.试分析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6):198-199.
[3]王书亮.分析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时代教育,2017(8):199-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