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重视学生主体素养的培养,把家国情怀作为历史主体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高中历史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要求教师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从学习中受益。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培养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其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高中历史的内容比较复杂,不同知识点之间缺乏衔接,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较大的困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逐步提高。 现代社会不再需要什么都听不见的文人,而是需要有民族情怀、把个人发展与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的文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民族情感教育的渗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作用,使学生形成家乡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成长为负责任、负责任、有抱负的现代人才。
1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
首先,民族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平。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可以促进学生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观念。提高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混杂的信息中保持清醒,避免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其次,民族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民族情感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发展的基本国情,使他们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明确自己作为祖国未来在社会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以满足社会发展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1]。
2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
2.1合理设置疑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的合理设置,引导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中培养民族情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限制了学习效率的提高。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提高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应从社会背景、政治环境、历史过程和经济因素入手,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和困难,使他们感受到来之不易的人生。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重视问题的层次性和引导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2.2运用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在现代教育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可以直观地呈现枯燥的历史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特别是在民族情感教育中,教师还应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沉浸在历史事件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结合文字、图片、音频和纪录片的形式,创造丰富的情境,消除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使学生置身于时代的遥远背景中,分析问题。 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可以给学生带来震撼,使他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促进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2.3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教师应在民族情感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和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充分认识家乡情怀的深刻内涵,并将其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明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要实现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整合分析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家乡情怀。 同时,要让学生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启迪和熏陶,坚定学生的责任感和信仰[2]。
2.4开展实践活动
如果仅仅依靠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家乡情怀的深刻内涵。 为此,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并在具体的教学工作计划中落实。 同时,高中历史课堂应逐步拓展,帮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感受家乡的情怀,从而树立民族自豪感。 在实践中,学生会发现他们离历史事件并不遥远,从而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提高学习效率。 无论是课内活动还是课外活动,教师都应根据民族情感教育的内容,明确主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结语
民族情感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国家的教育内容,总之,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教师应以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本文探讨了培养学生民族情感的相关理论,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祁茂俊.家国情怀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创新实践——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61.
[2]刘向阳.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9(33):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