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给高中历史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使历史课程的教学活动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要真正实现其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展现历史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因为历史课程对学生的高考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因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拓展视野,发展历史思维,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
虽然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新教学观已经实施已久,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依然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授课,主要表现为“以教师为主”和“以教科书为主”。学生的主体作用仍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遭到遏制,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二)教学手段陈旧
纵观历史课程,年代跨越久远,其中涉及的时间、事件、人物、地点等知识纷繁复杂,学生在进行记忆时很容易混淆,甚至让学生产生恐惧的心理,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教师常主动地灌输给学生大量的知识,会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历史知识,还会直接打击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历史教学的效果。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探讨
新课改的实施不仅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还为高中历史课程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指导。因此,一线历史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改对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等的影响,创设新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一)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使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就需要教师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整个教学模式中。首先,教师要尊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最直接体现。因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在认知与性格的发展上都存在差异,所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还要充分发展自身的个性,主要表现在生活阅历、社会经验、个人学识及风格的个性化上,通过教师个性的发挥可以创设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富有特色的历史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个性,从而活跃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2]。
(二)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要实现课堂教学的连续性
随着时间不断向前滚动,并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做横向的拓展,形成了历史的脉络,因而历史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这也是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所以,在历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时间是学习历史的一大重要因素。但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却常常将课程分节讲解,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断章取义”的错觉,也不能完整地学习历史知识。因此,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必须要实现课堂教学的连续性。首先,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也就是学生对课程进行课前预习,在整体上对课程有一个了解。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引导学生针对预习中的难点进行集体解决。最后,要特别进行知识的巩固,充分践行历史课堂教学的连续性。
(三)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要实现单一向多样的转变传统
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因此会阻碍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新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必须要打破单一化的限制。而要想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由单一向多样的转变,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教学场景,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并在情感的支配下融入教学场景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历史问题的观察、分析及思考等实践活动寻找历史的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已经明显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了。因此,教师必须要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进行创新,切实找到适合学生发展并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王姗姗.黑河教育.2019(11)
[2]论高中历史教学语言的规范化运用[J].魏子贺,王昌沛.教育参考.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