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能力使学生体现抽象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深度的认识。分析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提出了优化和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措施,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策略
1区域地理和区域认知
区域地理是高考的主要内容,也是地理考试的背景材料和载体。通过对近年来高考试卷的分析,不难发现,高中系统地理学的基本原则大多是以区域地理学为基础,在特定的区域背景下,运用地理学的原则、方法和观点,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区域认知”被正式列为核心地理素养之一,指出地理学的基本认知方法是区域认知,这标志着“区域认知”已经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高中地理区域认知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的能力,而不是一种成果,即让学生运用一定的地理区域认知方法,分析具体的地理区域认知内容[1]。
2目前区域认知能力培养中存在的困难
2.1区域知识薄弱,能力培养遇阻
虽然区域认知以能力为中心,但一定的区域背景知识也是培养能力的必要条件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在我的工作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主要是由于缺乏地域背景知识。在我的调查中,我还发现教师经常抱怨学生缺乏地域知识,这主要是由于地理教学中的初级中学脱节造成的。
2.2理论认识不足,教学策略僵化不少
学生甚至教师对地域认知的理论认识不足,局限于地域知识。此外,学生的地域性知识薄弱。教学中容易形成“机械式”单向灌输,强调知识讲解、轻加工方法和地域价值观,教学方法和策略八股文,不重视能力培养,认知方法缺乏综合性,学生参与性差,选择区域性案例缺乏代表性、针对性和典型性,往往事半功倍。
2.3高中课时不足,系统复习困难
课时不足是高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几乎所有的高中地理教学研讨会都讨论应该花多少时间在区域地理复习上。在一些地区,区域地理复习需要一个学期,而在其他地区,它只需要几个星期,而且没有预定的复习课程。实际上,学生地域知识的差异取决于时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策略。
3提升区域认知能力的策略
3.1贯穿高中教学,分散落实区域
从大一前的夏天开始,学校可以分发高中录取的作业和地区地理复习作业。家庭作业内容指导复习区域地理的初级中学以知识为主,也可以根据学生暑假外出旅行的实际情况个性化家庭作业,比如一个学生去新加坡旅行,我们可以安排他在新学年开始后给你一个新加坡地理概况。例如,在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回顾有关欧洲海岸线和地形特征的区域知识,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洋流的认识,而且可以为其后冰川的侵蚀形成峡湾提供舞台;在分析地形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时,可以将立体农业的案例教学与中国南方丘陵山区严重水土流失的区域背景结合起来,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有效地理解区域地理知识,认识发展区域立体农业的必要性。
3.2巧用教材案例,掌握区域知识
随着区域认知能力的提高,区域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建议运用案例教材教授相应的地域知识,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科书上的案例都是经典案例。将其作为提高区域认识的辅助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3形成思维链条,强化区域认知
知识的分散和支离破碎是一些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困难之一。如果一些知识可以形成一条条思维链,它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区域的了解,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研究大西洋洋流的分布时,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思维链,将水从南赤道洋流转移到北赤道暖流,因为南美洲的陆地剖面分布,加强墨西哥湾流,加强北大西洋洋流,使北大西洋洋流成为世界上强大的洋流[2]。
3.4重整体性原理,理解区域特征
高考综合测试往往是以地域为基础,围绕一个主题层层递进,逐渐形成一连串的问题。区域整体性强调其内部要素之间的联系,各要素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形成统一的整体。因此,为了使学生准确地完成高考的要求,学生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发展的语境,而且要从微观上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还要培养学生运用整体性原则,要把握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建立完整的逻辑思维链,以更好地理解区域特征,加强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
图1区域特征显示图
结语
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再依赖教材,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建立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深入学习地理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塑造地理科学的自我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宇辰.基于区域认知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案例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杨怀颖.人地协调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3中的体现及教材运用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