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通识教育已成为初级中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德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结合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应重视德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在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教育;德育与人文;融合教学
引言
人文教育往往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提升人性境界、实现社会教育价值和塑造人格力量的教育。随着通识教育的发展,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已成为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要求。在初级中学教学中,将德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符合初级中学学生形成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需要。因此,教师需要加强教学策略的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1初中德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学现状
1.1在初中教育中教师没有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现阶段,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自由教育,德育和人文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德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力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往往认为自己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负有主要责任,而忽视了教育的其他方面。德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相对被忽视,要求学生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使课堂教学目标难以有效实现。
1.2在初中教育中没有形成有效的课堂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各种课程知识,是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改革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然而,在当今的德育教学与人文教育的整合中,很多教师都无法形成有效的课堂策略。有些老师对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做一个简短的解释,或者安排学生自己学习。有些教师虽然积极进行德育和人文教育,但由于专业素质低下,无法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
2初中德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具体策略
2.1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创新初中教学模式
要实现初中课堂德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德育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的培养。
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要融入人文教育,就要注重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分析,从学生的角度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创新初中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实施更加个性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在初中教育阶段,部分学生未能跟上老师的步伐。这时,教师不仅可以压制批评,还可以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他们可以从身边学生的实际情况中学习,也可以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跟不上学习的具体原因,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教师应积极开展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了解如何做出改变,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陶冶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2.2结合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初中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影响。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仅仅教授学生各种科学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学生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正确对待生命和学习。从而实现了德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时事新闻,让学生学习和讨论,促使学生对这些事件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然后,学生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的不足,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MH370飞机失踪事件,介绍其原因和影响,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有些学生会担心失踪的乘客。它也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表现,允许学生从这些事件中发展自己的价值观。教师还可以在一旁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2]。
2.3结合具体实践活动,开展德育与人文教育
为了实现初中德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教师不应总是让学生学习知识,而应组织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从而加深他们的感受,进而实现对学生道德素质和个性特征的指导。例如,“学生应该把手机带到学校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调查,让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手段收集信息,然后进行集体讨论和互动,总结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结语
初级中学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热爱学习,团结集体,这些都是人文教育融合的一种具体表现,教师应注重德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玉芳.浅谈初中德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3-34.
[2]孟庆楠.初中道德与法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