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0/4/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作者:谢莉莉
[导读] 为了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感悟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依据小学生的特点,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感悟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依据小学生的特点,从多方面出发,采取各种措施来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文章对采取的具体措施展开分析探讨,以期能够为大家带来新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能力
        前言
        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通过分析发现,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的缘故,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基于此,学校教学中需要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尤其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要从调动学生情感、朗读中深刻领悟、加强对文章中心句子段落的解读方面,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展开丰富想象,同时使学生进行实践参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感悟能力,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对中心句子段落的解读,提升学生感悟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小学生掌握文章中心句子段落非常重要,因此就要对中心句段进行准确理解、深入解读。中心句段往往是文章的主要脉络,只有理清这条脉络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而找准文章的中心句段要先找到文章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发现作者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教师指导学生对中心句段的把握,对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有很大帮助。例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文章的中心句段显而易见是,学生围绕这一中心才能在学习文章中感悟到白求恩大夫在战斗中对病人高度负责,对同事非常热忱,在手术台前与死神较量,抢救了一个又一个战士的生命。尤其白求恩大夫说“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反问句更加体现了白求恩大夫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手术台就是阵地”使学生围绕这一主线,领悟作者表达的主旨,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日常小学语文学习中,利用关键词来确定中心句段的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容[1]。通过加强对文章中心句段的分析,掌握文章的主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感悟能力的目的。
        二、读悟结合,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小学语文课文中经常介绍到一些人物、景物、事物,想要深刻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体会文章真挚的情感,就要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读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朗读《千人糕》时,朗读时尽量读出不同的语气,孩子的语气中有疑问,有好奇,还有急于寻找答案的期盼,爸爸的语气是沉稳的,不慌不忙的。同时朗读中重点朗读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完成,用心体会劳动的来之不易。学生朗读《千人糕》时要有感情,用心朗读,用心体会,体会共同合作的精神,农民的辛勤劳动,千人糕的来之不易,悟出真情。一次次朗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学生学习语文一定要多诵读,泛读的基础上精读,只有朗读带有真情实感进入一种投入状态,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多读书,多思考,热爱生活,拥抱自然,使学生深刻体会文章思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感悟能力,使阅读教学更加高效,学生感悟能力更强。
        学生应理解重阳糕为“千人糕”,通过学生的阅读,使学生理解千人糕是经过怎样的过程做成的,学生着重理解任何一件事物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我们一定要共同努力,团结合作,才能建设我们更加美好的社会。另外通过学生对重阳节日的了解,延伸到学生对我国其他节日国庆节,中秋节等的认识,使学生增长更多知识,更深刻的领悟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用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朗读的同时要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头脑中想象一下课文中所展现的画面,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进而将文字转化为动态画面,从而使学生印象深刻,达到领会文章中心思想的目的。因此在小学生阅读学习中鼓励学生展开联想非常重要,学生能够深入体会文章,并树立起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海滨小城》一文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流利地朗读文章,再配上《小城故事》音乐朗读,然后展开对学生的引导教学,使学生利用抽象的文字展开想象,学生初步了解到海滨小城中的大海、天空、帆船、公园、庭院等地方。文章中描述“在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帆船和银白色军舰来来往往”及“渔民和战士的脸上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教师为拓宽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引导学生展开对海滨小城景象的美好联想,想象一幅幅有趣的画面,从而感受小城的安静、美好,达到对本文更深层次的感悟。教师利用文字的神奇,带学生走进海滨小城,想象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个个美丽的镜头,使学生在小城中欣赏到海滨城市特有的风情[2]。
        四、实践参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加强学生主动参与性,使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印象更加深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有针对性的使学生进行参与,通过实践,使学生拥有主人翁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如教师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学生的观察插图、做习题、讲解等方式参与其中,深刻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部编版二年级课本《青蛙卖鱼塘》一文中,青蛙住在烂泥塘里,它想把泥塘卖掉,换了钱搬到城里住。让其中一个小学生以青蛙的口吻吆喝“卖泥塘喽”,另外同学们分角色扮演老牛、鸭子、小鸟分别跟青蛙谈鱼塘改造的建议,以这样形象化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文内容的讲解过程,使得青蛙卖鱼塘这件事情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一方面培养了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学生经历青蛙卖鱼塘的过程,对《青蛙卖鱼塘》课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小学生认识到经过青蛙改造后的鱼塘成为一片美丽的鱼塘,青蛙怎么舍得卖掉它呢?实际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增强了探索的积极性,在老师引导下,学生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实践能力,同时更好地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提升了语文阅读的感悟能力。
        实践性阅读不仅包括学生之间,也包括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对话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掌握程度有充分了解,辅助展开教学,利用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三年级《父亲、树林和鸟》中,教师和学生开展对话,问问学生与父亲日常中有没有这种互动,遇到问题问父亲时,父亲的反应,和父亲交流愉快吗?在课堂互动中,营造出平等、民主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同时重视差异性教学,体现出实践教学的意义。
        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小学生世界观、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有很大作用,因此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非常重要[3]。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掌握小学生的特点,加强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利用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深入理解文章,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只要我们用心研究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感悟,课堂真正活跃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感悟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雄丽.新课程下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感悟[J].文学教育(下),2019(12):104.[3]
        [2]关红艳.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98.
        [3]林宗明.试论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力培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6):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