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4/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作者:蒙柱英
[导读] 新时代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课标下也对传统语文教学带来更大的挑战

        摘要:新时代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课标下也对传统语文教学带来更大的挑战,群文阅读教学作为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将给传统语文教学带来很大的改变。通过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学习效率。本文将对群文阅读教学进行探究,全面分析群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事件。

关键词:新课标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探究实践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年来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随着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深入,群文阅读的定义不断修正完善,它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1]。
        一直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都是呈现多元化多文本的阅读形态,现在全国统编教材,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在还没有群文阅读这个概念出现之前,单元阅读、主题阅读、课后拓展延伸等阅读模式都是群文阅读的雏形。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着重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学生如何能有如此大的阅读量,老师应该如何改进教学模式,使学生能有更长足的发展,可以说群文阅读教学应运而生。而且,当下的社会在飞速发展,手机应用、游戏、影视等层出不穷,对学生形成极大的诱惑,大量的时间精力都花在这些方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学习辅导班,真正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并不多。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老师如何有效地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探究,并付诸实践,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有着极大的意义。对此,笔者对群文阅读进行了大胆的探究,并付诸教学实践。
        一、精心备课,确定群文文本
        群文,“群”,就是聚集在一起,相聚成伙的。“群文”就是放在一起的一组文章。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一节课里给学生展现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也就是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文本,关联相关的课外读物,以粗读略读为主,进行多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群文阅读的三条选文路径:教材内选文、教材内外选文、教材外选文。依据结构化阅读理念和“1+X”思想,教材内选文以单元整合、单元内一篇带多篇构成群文;教材内外选文以教材内一篇带教材外多篇构成群文;教材外选文以课外阅读文本构建群文。[2]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想要有良好的文本阅读呈现给学生,老师必须大量阅读,依托一定的议题,从中精挑细选,确保呈现给学生的文章能带给学生一点兴趣,一点思考,一点话题。例如,笔者在上《诗经》两首的时候,联系课外古诗词诵读之《子衿》,以“爱情”这一主题为线,穿起《汉广》《静女》《江有汜》《绸缪》等名篇,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事实上证明,学生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选好主题,穿好名篇,很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此类推,单元教学,一篇《故乡》可以整合单元内多篇小说构成群文;名著教学,一部《水浒》可以带上其它三部古典名著构建群文。
        二、整合课堂,凸显学生主体
        传统语文教学一直都是单篇教学为主,现在实践群文阅读教学,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群文阅读教学可以说是与时俱进,很好地践行了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备课,已经整合的大量的教学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好群文资源,学生独特的感受很重要,要珍视学生阅读之初体验,这样学生才会从群文阅读中尝到甜头,从而爱上阅读。卞国湘在《“群文阅读”的实践和研究》中提出,有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在确定好课文内容后,还应注重设计好教学环节,有程序、有步骤地开展阅读教学。譬如,笔者在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挑选了很多首杜诗,绝大多数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在深入地了解了杜甫的生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创作背景后,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名篇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纷纷举手发言,明白了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政治理想,也很容易理解了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由此可见,群文阅读教学,一定不要成为老师代读,走过场,而是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凸显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三、课后延伸,强化学生阅读
        课堂上的群文阅读教学,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但还远远达不到课标要求,课后的延伸尤为重要。著名作家巴金曾经这样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回事。”学生也是一样,大量的阅读才会带给语文学习质的飞跃。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拓展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习,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群文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这个难题。很多学生课后不读书,手机、电视是一部分原因,更多的原因在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阅读兴趣,不知道该读什么。课堂上群文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起学生共鸣,拓展阅读面。如笔者在上名著导读《简爱》时,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延伸到勃朗特三姐妹,他们都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叙述女性独立性格,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描写极端爱情和人格,安妮·勃朗特在自传色彩浓厚的《艾格尼丝·格雷》描摹人印象深刻的寂寞情绪,均在英国文学史上留名。又如在教学《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史记》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是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极少学生会在课后阅读《史记》其它文章,群文阅读教学中,笔者把《陈涉世家》《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名篇放在其中,课后就有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去读《史记》,尽管是读译文本,也是能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 多数学校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时间不长,实践运用也不足。但是,群文阅读的优越性也在日渐体现,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极大程度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有利于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学习母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尽可能多地接触语言材料,尽可能多地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感,逐渐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的话则更为明晰的揭示了这一语文学习的真谛。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勇于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探索实践,创新教学方式,读懂读透新课标理念,与时俱进,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最后,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与大家共勉:“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这或许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中国教育学刊,2013(6):62-66
         2.  于泽元,王雁玲,石潇.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9):212-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