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

发表时间:2020/4/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作者:何晓敏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在相应发生着变化。
        前言: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在相应发生着变化。小学、初中的运营都是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2019年9月语文部编办教材在全国统一发行使用,新教材的特点明显,课文篇幅减少,但阅读量大大增加。通过设置专栏《快乐读书吧》,克服课外阅读的边缘化,促进儿童阅读,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进教材、进课程。使课外阅读课程化,给学生如何读课外书以全方位的指导。
        关键词: 探讨   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  导读课 
 
        传统语文重“篇”不重“书”,是碎片式的阅读,强调一课一得。而整本书阅读逻辑紧密、总体结构完整,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对阅读内容中信息提取的精准度,让学生具备更强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更有深度的思想和更广阔的视野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内容的能力。
而整本书的阅读是怎样开展呢?
一、阅读导读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导读课是书籍与学生的第一次谋面,通过对书本的大致了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看封面,览目录。
        封面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是书本内容基调的安排,如《红岩》血一样的红色封面最是惹眼,这红色象征着革命鲜血。又如《大秦帝国》的封面则是厚重的黑色,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浏览目录,能够对整本书的大致框架有了初步了解,也能对主要内容产生兴趣,欲求详细精彩内容就得仔细去读。
2.走近作者。
        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往往小说里就有作者影子。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著作名篇也能激发阅读的兴趣,如《简爱》,追求独立自主,爱情平等的简.爱,就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化身。
3.利用电影或插图。
        文字是抽象的,有广阔的想象画面。而图片、视频是直观,画面感强烈,传递给人的信息和感情是直接而浓烈的,而针对于不同书籍,在阅读之前播放精彩片段,观看精彩插图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利用小说特点。
        如果说以上三种方法是现在站在书籍外围观望,是博人眼球,而这种方法也是深入文本,利用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等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红岩》里有很多关于地下党在集中营里惨遭毒打的画面以及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反抗的描写,读读陈然的《我的“自白书”》、叶挺的《囚歌》等都能激发学生对敌人仇视,对地下党的同情、讴歌。
        针对于不同书籍,难易程度,方法不尽相同,有时候简简单单几句话可以做一次导读,有时候需要学生对书本有更为详细的全面的了解。导读课后,让学生给自己制定一个阅读计划,按照计划持续阅读,做好阅读记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推进课,激发学生持续阅读。


        因书籍难易程度差异,有些小说学生一气呵成,有一些难度较大,进度缓慢,学生容易放弃,还有学生成绩上的差异都会决定阅读的差异,而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在背后推一把。
1.课余时间交流
        利用课余闲暇和同学生交流,“你喜欢的人物是谁?”“你最高兴趣的情节?”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或激发共鸣,或思想碰撞。晒阅读记录卡,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赶超,可再次激发学生继续深入阅读。
2.共读精彩片段
        在共读《红岩》时,前面章节重点刻画了“成岗”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勾画成岗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有利于接下来继续认识其他人物形象。与此同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旁批,随时记录阅读感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主题探讨课,读有所获。
        读完一本书后,组织一次主题探讨课,引发学生思考,读有所获,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展示阅读记录。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记录这本书的情节结构、人物关系等。比如人物性格梳理图、故事情节结构图等,画法多种多样,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学习。
2.交流人物形象。
        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小说,其要求是关注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通过环形图、表格、人物资料卡等归纳总结书中人物,把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的批注做一次汇总,学生共同丰满人物形象。
3.演绎课本剧。
        有些小说故事情节生动形象,选择精彩片段,让学生展演,只有对人物有了深刻领会才能把这个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也是对他们阅读的一种检验。
4.主题探讨。
        每一本书都有提纲挈领的关键主题,如成长、爱情、信念……让学生提炼,即是对读过书的检验,也是提高概括能力的方法。如《红岩》的主题可以是“信念”,因为有坚定的信念,才能地下党的忠烈、至死不渝,因为信念不坚定才会滋生出甫志高这样的叛徒。最后把“信念”引申当下,到生活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这本书,让读书不再是流于形式,泛泛而读。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吴丽钦.黑和教育.2019

        {2}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应用——以贺兰山农牧场小学为例.李静2013

        {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张敏.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